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态学相关记录1580条 . 查询时间(1.805 秒)
树种多样性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尤其作为重要碳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过去三十年,由于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导致了区域间的森林动态失衡(如生长或死亡),全球森林面积经历了显著变化,但大尺度上森林树种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王克林研究员团队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生长对降水的敏感性差异取得重要进展,明确了不同地质背景下植被生长的降水敏感性阈值,相关研究成果2024年9月8日以Precipitation sensitivity of vegetation growth in southern China depends on geological setting...
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的升高对全世界的珊瑚礁构成重大威胁。海水升温致使珊瑚共生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改变,珊瑚条件致病菌趁机爆发,引发珊瑚疾病。珊瑚益生菌可以有效增强珊瑚对热胁迫的耐受性,从而延缓珊瑚热白化进程。
草原管理的制定对应对全球变暖、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放牧和刈割是草地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措施。合理的放牧、刈割等利用和管理措施对维持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及其稳定性至关重要。放牧能够普遍降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但对于草地生产力和群落组成的影响还取决于资源供应状况、食草动物类型、利用历史和空间尺度等因素。刈割在生物量去除方面的效果与放牧相似,对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多样性、...
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折期是一次全球快速变冷事件。这次事件是现代冰室气候的开端,受到构造活动、海陆位置与古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陆地生态系统对这一事件的响应具有空间异质性。
2024年9月2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法国农业科学院等的科研人员,在全球尺度上利用SMAP卫星被动辐射计L波段数据与目前唯一在轨运行的大尺度观测的ASCAT卫星主动散射计C波段数据,实现了表层土壤水分的高精度反演。土壤水分作为影响全球水、碳、能量循环的重要参量,与植被含水量一起被认为是能够识别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变化的两个核心变量。获取高精度土壤水分信息,对于粮食安...
以免耕玉米秸秆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是阻控东北黑土地退化,促进农田土壤有机碳(SOC)量质提升的重要举措。土壤微生物在外源有机质的分解转化以及SOC的生成积累中起到了关键的介导作用,土壤微生物碳泵概念体系的提出更是突出了土壤微生物生长死亡迭代同化产物-死亡残体对土壤碳固存的重要贡献。土壤微生物残体作为SOC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贡献其形成和稳定化,也可作为“过渡资源库”在微生物面对生境元素化...
2024年8月23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晓雪团队联合哈佛医学院Matthew K. Waldor团队,发现了温和噬菌体编码的新颖的三组分的毒素-抗毒素系统,并解析了这一新系统在温和噬菌体溶原裂解转化和噬菌体防御方面的双重功能,相关研究成果以“Control of lysogeny and antiphage defense by a prophage-...
石油企业不仅要做能源保供的“压舱石”,更要当好绿色发展的“顶梁柱”,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石油力量。近年来,辽河油田投入大量资金并克服产量受损的影响,持之以恒完成自然保护区油水井退出和生态恢复工作,这正是其争当绿色发展“顶梁柱”的生动写照。
我国是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原油开采、运输和冶炼过程中,污染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生态安全与土壤健康。微生物在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分解过程中,降解功能微生物能够将有毒污染物转化为无毒化合物,是降解过程的核心执行者。然而,在实际环境中,功能微生物通常以群落形式协同作用,而非单独发挥功能。因此,深入挖掘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资源,准确识别复杂微生物群落中起到...
2024年8月15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全球首家开展OECM(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实践的国际知名企业中国石油,在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销售分公司、昆仑能源有限公司所属海南分公司同时设立第二批共7个自主贡献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地(OECMs),在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企业同步建成5个绿色共享小屋,成立9支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服务队,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一期)也同步...
18日在拉萨举行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发布会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发布第二次青藏科考取得的以重大科学发现和科学对策为主要内容的十大标志性进展成果。
二氧化碳(CO2)作为全球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其浓度正以每年2-3ppm的速度迅速上升,2024年来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随着CO2浓度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程度逐渐加剧。截至2019年,全球平均气温水平相比于工业革命前已上升1.1℃,《巴黎协定》敦促各国政府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限制在远低于工业革命前水平的2.0℃,并努力将其限制在1.5℃。如何削减二氧化碳带来的温室效应是当下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难题...
非共生固氮(FLNF)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发生的重要氮输入过程。该过程需要大量能量,因而根系分泌物(氨基酸、羧酸、糖等)输入极可能造成根际非共生固氮热点区。然而,根系分泌物中碳源种类和数量如何调控土壤FLNF尚缺乏系统性研究。
2024年8月14日,宋金明、袁华茂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hemical Geology连续发表2篇研究论文,分别探究了东海类异戊二烯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iGDGTs)的氧化还原指示潜力研究以及细菌藿多醇(bacteriohopanepolyols,BHPs)评估其作为低氧和氮循环代用指标的适用性等。该研究揭示了东海水体和沉积物中iGDGTs与溶解氧(DO)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种氧化还原指标,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