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等离子体物理学 >>>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相关记录58条 . 查询时间(3.349 秒)
2024年6月2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电源及控制工程研究室在聚变电源系统功率/容量配置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解析了托卡马克装置运行中的电源系统功率特征,提出了能准确辨识聚变电源系统稳态和冲击的功率/容量新配置方案,相关成果发表在电气工程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上。
2024年2月9日,紫金山天文台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对Ia-CSM类超新星SN2018evt晚期的光学与中红外多波段观测信号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超新星爆炸后几年内的中红外测光数据,见证了热核爆炸超新星晚期的尘埃形成与演化现象。结合激波消融星周尘埃、星周尘埃和新生成尘埃的热辐射等物理过程,SN2018evt晚期的中红外流量超出得到了成功的解释。该研究成果在2024年2月9日以“Newly formed ...
2023年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清华大学,对M101星系中爆发的超新星SN2023ixf极早期激波辐射信号进行捕获和研究。科研团队通过提取和分析超新星爆炸后约1小时的多色测光数据,首次见证了极早期激波辐射由红变蓝的奇特现象;通过结合激波突破、星周尘埃消融和星周物质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对SN2023ixf上升期的多波段光变曲线进行了解释。12月14日,相关研究成果以A shock ...
2023年7月21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在天体X-射线暴重要反应26P(p,γ)27S热核反应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2022年9月28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电源及控制工程研究室高格、蒋力课题组博士后黄亚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大口径磁场耐受测试装置线圈偏移对性能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工业电力电子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上。
近日,等离子物理与聚变工程系“多途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心”的博士生祖一鸣,在毛文哲和兰涛副教授的指导下,针对科大一环(KTX)等离子体三维平衡中的发电机效应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期刊(Yiming Zu et al 2022 Plasma Phys. Control. Fusion64 065...
2022年1月20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与中国科大核学院联合培养的博士生石生宇在集成模拟EAST芯部重杂质的输运及其对等离子体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一系列成果近期发表在Nuclear Fusion 期刊上。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6日下午,中国科大入围国际戈登•贝尔奖评选的超算应用成果 “Symplectic Structure-Preserving Particle-in-Cell Whole-Volume Simulation of Tokamak Plasmas to 111.3 Trillion Particles and 25.7 Billion Grids”,参加了在美国密...
眼下,合肥科学岛春光无限、生机盎然。小岛的中间地带,矗立着一座外形酷似宇宙飞船的大楼——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大楼深处,有一个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文名为东方超环,简称EAST),俗称“人造太阳”。这座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核聚变实验装置,多次创造出等离子体运行的世界纪录,代表着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物理和工程方面的研究水平,为全人类开发利用核聚...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丁芳课题组在边界局域模(ELM)爆发引起偏滤器靶板钨溅射的机制及其控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由博士生陈夏华等人以“The impact of ELM mitigation on tungsten source in the EAST divertor”为题发表在核聚变领域重要期刊Nuclear Fusion上。论文审稿人认为“这是一项与I...
2021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合肥研究院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大科学工程团队获得“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表彰、洪津研究员获得“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表彰、高产多不饱和脂肪酸菌种创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团队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表彰 。
近日,法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线圈测试现场传来喜讯,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研制的ITER PF6线圈一次性通过所有验收测试项目,验收工作圆满完成,即将作为磁体系统中首个线圈安装至ITER主机中,为ITER计划2025年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的重大工程节点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于ITER计划进度具有积极的提速推进意义。ITER现场的冷测试是检验超导磁体质量和性能最为全面和严苛的一次检验,是判...
2020年9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完成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校正场首批线圈、法国WEST装置偏滤器关键部件起运交付。校正场超导磁体系统是ITER主机重要部件之一,主要用来补偿线圈制造、接头、引线及装配误差造成的纵场和极向场线圈绕组位形偏离所带来的磁场误差。校正场超导磁体系统共计3组18个线圈,制造工艺复杂,涉及到超导、低温、绝缘、材料、焊接、无损检测...
2020年9月22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校正场首批线圈暨法国WEST装置偏滤器关键部件竣工交付仪式举办。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出席见证并致辞,宣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的校正场首批线圈和偏滤器关键部件正式起运交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吴杰峰研究员、刘志宏副研究员团队在未来聚变堆真空室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R&D achievements for vacuum vessel towards CFETR construction”为题发表于核聚变领域权威期刊Nuclear Fusion。聚变堆真空室为等离子体提供稳态运行环境,是离堆芯最近的大环体真空密封部件,它不仅要承受自身和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