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 量子力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量子力学相关记录376条 . 查询时间(2.444 秒)
2024年6月7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束缚体系量子信息处理研究组与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苏州大学等合作,探讨了量子速度极限对量子信息处理的影响,并基于囚禁离子实验平台,实验证实了理论上获得的量子速度的最优上限。该研究通过量子绝热捷径操作给出了量子速度上限的最优表达式,并在实验上验证了真实的量子演化速度可以无限接近但不会超越该上限。
超导体中的磁性杂质可引起库伯对的散射,从而在能隙中形成Yu-Shiba-Rusinov(YSR)束缚态。理论上,关于这些束缚态的描述通常是基于经典自旋模型。实验上,研究自旋的量子特性对YSR束缚态的影响至关重要,有助于更好地探讨YSR束缚态中的量子多体问题,并对目前利用YSR束缚态构建新型拓扑超导态具有积极意义。
石墨烯、二硫化钼、六方氮化硼等二维材料在固体润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及巨大的潜力,表现出优异的低摩擦和抗磨损性能。然而,由于摩擦过程是典型的表界面现象,二维材料的润滑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环境,如温度、应力、湿度、氧气等实际因素。并且这些环境因素与材料的微观相互作用表现出实时和原位的特征,常常涉及到原子以及电子级的复杂演变过程,对实验精细检测造成巨大挑战。随着2024年来超级计算机的蓬勃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彭新华研究组和香港中文大学刘仁保研究组合作,在开放量子多体系统时序关联的高精度测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利用可控物理过程合成的量子通道,提出了一种选择性地测量开放量子多体系统中任意类型时序关联的理论方案,并首次在核自旋体系中成功探测了四阶量子时序关联。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5月16日以“Selective Detection of Dynamics-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张强等首次采用单光子干涉在独立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该工作使得现实量子纠缠网络的距离由以往的几十米整整提升了三个数量级至几十公里,为后续开展盲量子计算、分布式量子计算、量子增强长基线干涉等量子网络应用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2024年5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布洛赫点是矢量场中的奇点,其周围的矢量朝向空间中的各个方向。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在磁性材料中预测磁化布洛赫点的存在。它们在涡旋的翻转、斯格明子的形成与湮灭等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联系经典磁学和量子磁学之间的桥梁。在磁性材料中直接观察到磁化布洛赫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在铁电材料中,仅有少数理论工作预测极化布洛赫点会在特定条件下出现。
2024年5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及其同事石发展,与南京大学孔熙、德国乌尔姆大学Fedor Jelezko、德国斯图加特大学J?rg Wrachtrup等,应邀在囯际物理学权威综述期刊《现代物理评论》(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上发表题为“基于金刚石量子传感器的单分子尺度磁共振谱学”(Single-moleculescale mag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刘曌地等人与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理论研究组合作,利用多体混合纠缠成功克服了环境噪声,实现了高保真度的量子隐形传态。该成果5月1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进展》上。
2024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陆轻铀课题组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取得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研制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仪器期刊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强磁场中心博士研究生张民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强磁场中心陆轻铀研究员和侯玉斌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被选为Featured (Editor’s pick)文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信息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香港大学GiulioChiribella教授合作,在光学系统中构造了量子演化与其反向演化的相干叠加,并证实其在量子信道识别方面的优势,该成果4月16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2024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丁古巧团队在石墨烯量子点制备及荧光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工作深化了关于石墨烯量子点发光机理的认知,阐释了多变量体系下机器学习辅助材料制备成果所包含物理内涵。相关研究成果以Precursor Symmetry Triggered Modulation of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in Gr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郁司夏、孙亮亮、周祥与安徽大学许振朋、隆德大学Armin Tavakoli等合作,在量子纠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原本只是探测纠缠有无的实验数据可以用来估计纠缠大小。团队利用常用纠缠目击者(Entanglement witness)的平均值,在三类常见的实验条件下,即器件完全可信(Trusted Device)、测量装置不可信 (Measurement-Devic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量子行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小冶、韩永建等人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董少钧以及南方科技大学翁文康等合作,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作为开放系统中混合量子态的有效拟设,并通过改进自然梯度下降算法有效提高神经网络的训练效率,在具有内禀高维结构的开放光量子行走系统中,首次实现高保真度混合量子态重构。相关成果2024年3月15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态分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侯志博研究组在最小资源消耗的量子态分辨问题中首次提出了全局最优自适应策略,并发展了自适应集体测量实验技术,实验结果相比国际最好方法节省约30%资源。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3月1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2024年3月11日,精密测量院量子可积系统研究组组长管习文研究员,联合意大利科学院光学研究所博士后史海龙博士,北欧理论物理研究所杨晶研究员,在量子精密测量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工作分别发表在物理学领域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该领域颇具影响的专业期刊《Physical Review B》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