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气象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海洋气象学相关记录211条 . 查询时间(2.638 秒)
2023年“7.31北京暴雨”是北京140年来最大降雨。一年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带领团队通过在预报模式中加入海浪破碎飞沫,显著提升了模式对极端强降雨的预报准确性,这对应对极端天气和做好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地球科学顶级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宣布了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海洋十年”)框架内批准的43项新行动,其中包括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高水平科研单位共同申请的“西北太平洋台风预报及灾害应对(Typhoon forecast and response in Northwest Pacific,简称TFRiN)”项目。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杜岩团队联合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教授Shang-Ping Xie、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机构教授Hideharu Sasaki和Masami Nonaka,研究揭示了太平洋热带不稳定波的历史长期变化趋势。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2024年1月12日发布新闻公报,正式确认2023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这打破了最暖纪录,也超出了许多气候科学家的预期。升温可能还未停止。2024年,厄尔尼诺天气模式进入第二个年头,这通常会加剧全球变暖。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动力热力过程课题组杜岩团队,在赤道太平洋海洋动力长期变化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nsification of Pacific 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s over the recent three decades为题,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Change)上。
2023年12月19日下午,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大学教授高树基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氮循环与气候变化》的学术报告。该讲座系水生所创新系列讲座2023年第29期。
近日,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詹海刚团队,在中尺度涡影响海洋极端温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给出了中尺度涡增强南大洋极端温度的观测证据,揭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尺度涡对南大洋极端温度的影响正在加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2023年1月,Nature旗下地学top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海洋所万世明研究组在晚第四纪东亚季风降水演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海洋所科研人员与瑞典Lund University、西安交通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基于冲绳海槽北部IODP钻孔沉积物,对东亚北部40万年以来的降水历史进行了定量重建,结合古气候模型模拟,发...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研究员团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热浪事件归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学领域Top期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IF=9.116)上。
2023年1月,国际综合性期刊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法国岩石与地球化学国家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Enhanced weathering input from South Asia to the Indian Ocean since the late Eocene”。研究团队基于印度洋北部浮游有孔虫钕...
海洋所李晓峰研究团队融合数种在轨卫星数据对“海浩”现象的相关热力学、生物学以及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并利用区域海洋气象ROMS-WRF耦合模型准确模拟出了该现象。研究发现,冬季强寒流诱发的上升流弥补了因气温急剧下降损失的海洋上层热量,海气相互作用使得海面附近的水蒸气接近饱和是产生本次“海浩”现象的主要原因。“海浩”现象发生是由热力不稳定因素所主导的,而非动力因素引导。“海浩”现象的出现通常...
由于海洋具有巨大的热含量,其对全球气候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热含量、海表高度、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MOC等)的变化是科学界关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海气湍流通量(风应力、热通量和淡水通量)扰动场是导致AMOC、海洋热吸收和海表高度变化的主导因素,但其对AMOC、海洋热吸收及海表高度变化的模拟影响及机制还存争议,尚无定论。为此,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
2021年3月的“华北超级沙尘暴”等极端事件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重大影响(图1)。除了局地气象要素可以影响沙尘活动,不同洋盆的海温(SST)变率通过遥相关的大气波列也可以影响其频率。因此,研究不同洋盆海温变率对我国华北地区沙尘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荣华课题组朱聿超副研究员等人利用最新发布的CMIP6数据,结合湍流观测和数值模拟,首次对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温盐误差进行系统性研究,揭示了海洋过程在该误差产生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王春在团队首次研究并发现南海夏季海洋热浪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其物理机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