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热工学 >>> 制冷与低温工程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制冷与低温工程相关记录160条 . 查询时间(2.265 秒)
当前,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实现能源低碳转型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其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包括20万千瓦光伏项目、40万千瓦风电项目、5万千瓦光热项目以及5万千瓦电化学储能项目。项目年发电量约12.6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0.15万吨,是世界上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
在当代社会,制冷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双碳”背景下,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使得发展环保而高效的制冷技术成为迫切需求。新兴的热驱动热声制冷技术采用环保的惰性气体工质并可以不依赖机械运动部件,被认为是具有产业化潜力的新一代可持续制冷技术。现有的热驱动热声制冷系统在室温温区效率较低,因此提高热制冷系数对推进产业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2024年5月31日,理化所生物纳米材料课题组与解放军总医院黄沙教授团队合作,提出在创面不同愈合阶段使用不同巨噬细胞极化材料的促创面愈合策略。该项研究的核心在于通过重编程巨噬细胞的表型,来调节免疫微环境,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中,在炎症期使用促巨噬细胞M1表型极化材料,在增殖期使用促巨噬细胞M2表型极化材料,可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另外,...
热驱动热声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制冷技术,它基于可压缩性气体工质的往复运动与邻近固体壁面之间的复杂的热相互作用(热声效应)而工作。其中,热声发动机利用温差产生声波形式的机械功(声功),而热声制冷机则消耗声功产生温差泵热,即产生制冷效应。该技术一般采用惰性气体工质,没有机械运动部件或运动部件极少,因而具有工质环保、可靠性高以及紧凑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新一代制冷技术。然而截至目前,国内...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76149、51721004)等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钱苏昕副教授与马里兰大学竹内一郎教授团队合作,在弹热制冷系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高性能多模式弹热制冷系统(High-performance multimode elastocaloric cooling system)”为题,于2023年5月19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
2023年5月26日,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在高能所组织召开了ADS低温实验厅项目验收会,院条财局建安、财务及档案相关专家参加了本次验收。高能所行政处处长梁键、财资处处长周亚、行政处副处长周敏、ADS工程办副主任苏萍以及工程项目的各专业工程师和档案、财务管理人员参会。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双碳战略背景下,清洁能源材料与节能降碳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降温方法(如空调系统等)能源消耗大,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提升,阻碍双碳目标的实现。辐射制冷作为零能耗、零污染的制冷技术,为可持续碳中和提供了新机会。该技术利用宽光谱选择性精准调控,通过针对性优化光学结构满足多场景制冷需求,最终实现可持续无源制冷目标。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清洁能源材料与节能降碳技术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传统降温方法(如空调系统等)能源消耗大,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提升,严重阻碍“双碳”目标的实现。辐射制冷作为一种零能耗、零污染的制冷技术,为可持续碳中和提供了新的机会。该技术利用宽光谱选择性精准调控,通过针对性优化光学结构满足多场景制冷需求,最终实现可持续无源制冷目标。
安徽大学最新通报,2023年3月26日,该校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单磊教授、王绍良研究员团队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用国产极低温稀释制冷机”项目,顺利通过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所研制的极低温稀释制冷机满足量子计算需求,连续稳定运行的最低温度为8.5mK,制冷量为435μW@100 mK,项目创造了已见公开报道的连续运行最低温度和制冷量两项国内纪录,总体水平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2023年1月6日,河南省制冷学会与洛阳市科学技术协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洛阳市科协举行。省制冷学会秘书长隋继学出席并致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马新红与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王林分别代表洛阳市科协和省制冷学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郭浩,二级调研员、副主席关建涛,省制冷学会国际部部长张静,制冷学会办公室主任李锡石做主题交流发言。四级调研员、洛阳市科协学会部部长贺江伟主持签约仪式。
2023年1月4日,河南省制冷学会科技志愿服务团前往原阳县太平镇人民政府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2023年1月5日,河南省制冷学会秘书长隋继学、国际部部长张静、办公室主任李锡石赴洛阳市洛宁县开展志愿服务,洛宁县科协主席张文胜、洛宁县科协办公室主任张满军、科普部长李敬怡共同参与本次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极低温制冷是指制冷温度低于1K的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凝聚态物理、天文观测、量子计算等领域,至今已经有20余项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来自极低温区,如超流3He、量子霍尔效应等。绝热去磁制冷和稀释制冷是目前主流的极低温制冷技术,其中绝热去磁制冷利用磁热材料的磁热效应实现制冷,具有高效、不依赖重力等优点,稀释制冷利用3He原子在极低温下从浓相流入稀相时吸热来实现制冷。
2022年10月20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自主研制的深低温传热传质平台1.8K超流氦系统完成调试并成功产出1.8K超流氦。该系统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低温系统的重要建设内容。该系统依托之前自主研制的CRAFT 200W@4.5K氦制冷机产液氦,采用常温泵组减压的方式成功获得1.8K超流氦。该系统不仅可以验证1.8K超低温温区测量工作,还可以开展4.5K-1.8K温...
我国用于极低温区科学研究的制冷设备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主要依赖进口。这些制冷设备根据其温区和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分为几个不同的系列,分别是:(1)温度低至~1K的氦4减压降温制冷系统;(2)温度低至~300mK的氦3制冷机;(3)温度低至~10mK的稀释制冷机;(4)温度低至1mK以下的核绝热去磁制冷机。其中,氦3制冷机具有在百mK温区制冷功率大的特点,特别适合在该温区开展各类电学、热学和谱学实验,是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