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凝聚态物理学”相关记录1722条 . 查询时间(2.087 秒)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提出增强硫酸盐各向异性新范式(图)
硫酸盐 晶体 光学 评估
2024/12/20
硫酸盐具有宽的光学带隙、短的紫外截止边,成为光学晶体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硫酸盐基元近乎正四面体结构具有高的对称性,使其极化率各向异性较小,对晶体的双折射几乎没有贡献,阻碍了它们在光学材料领域的应用。受带隙和双折射平衡关系制约,亟待解决在保证宽带隙的情况下提高材料双折射问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现超快氢负离子导体三氢化镧中存在奇特“冷冻效应”(图)
离子 导体 低温
2024/12/15
2024年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氢化物能源化学研究中心(DNL1901组群)陈萍研究员、曹湖军研究员团队发现晶格畸变三氢化镧中存在一种奇特的“冷冻效应”,即低温处理可以导致其电子电导率不可逆地降低2至3个数量级,并揭示此突变与四面体氢的配位环境改变有关。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晶格占位调控的二维半导体薄膜同族元素掺杂(图)
二维半导体 薄膜 元素
2024/12/15
二维范德华半导体材料由于没有悬挂键,在尺寸减小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有望成为下一代电子和光学器件的候选材料。为了推进二维范德华半导体的器件应用,我们需要发展二维半导体的可控掺杂方法。具有螺旋链结构的Te单晶是一种p型半导体,具有出色的热电性、高载流子迁移率、中红外偏振光响应、手性边缘态、自旋极化的能带结构以及磁-电耦合效应等优异性质。相应的Te超薄膜兼具体相特性的同时,其带隙随膜厚可调(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利用多功能催化剂实现烯醇的合成(图)
催化剂 合成 低温 分子
2024/12/15
2024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低温分子筛酸碱催化与精细化学品合成研究组(DNL0820组)黄声骏研究员团队在烯醇产品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制了InNi-In@Al2O3多功能催化体系,实现了常压、连续反应条件下甲基丙烯醇的合成。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院苏刚团队提出新型钛基笼目超导家族材料(图)
苏刚 超导 材料 拓扑
2024/12/22
笼目(kagome)晶格作为一种典型的二维结构,由对顶三角形构建而成。在该晶格系统中,电子能带会展现出平带、狄拉克锥、范霍夫奇点等物理上非常有趣的特性,其几何与电子结构能够引发拓扑、超导电性以及量子自旋液体等性质,正因为如此,近几十年来,它在国际与国内均受到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闻海虎、孙建合作团队在高压下锰基化合物MnB4中发现超导电性(图)
锰基化合物 MnB4 超导电性
2024/12/18
上海光机所在新型掺铥无序结构激光晶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结构 激光 晶体
2024/12/23
2024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先进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部激光晶体研究中心在新型掺铥无序结构激光晶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Growth, structure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investigation on a novel Tm3+-doped disordered Ca(GdxY1-x)Al3O7 hybrid melili...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百瓦级大能量纳秒脉冲紫外固体激光技术获突破
固体 激光 损伤
2024/12/15
理化所先进激光技术与应用课题组一直致力于高功率固体激光及其频率变换技术研究,2024年12月10日,课题组基于Nd:YAG激光三倍频产生紫外激光的技术路线,突破了高功率纳秒调Q脉冲振荡、低波前畸变行波放大、紫外强激光薄膜制备、高抗损伤高稳定性紫外变频等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百瓦级大能量纳秒脉冲紫外固体激光器样机。该样机通过了专家组现场测试,获得355nm激光平均功率138.8W、单脉冲能量达180m...
动态监测脑组织中的抑制性神经信号,有望推进阿尔兹海默症和癫痫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及诊疗方案的确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白硕团队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等的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液/液界面超微离电器件(L/L UIs),在阿尔茨海默模型小鼠和癫痫模型大鼠脑内等活体上,对非电化学活性的氯离子(Cl-)实现了高灵敏、抗干扰、可逆、实时动态追踪,初步实现了对...
南京大学闻海虎、孙建合作团队在高压下锰基化合物MnB4中发现超导电性(图)
高压 锰基化合物 MnB4 超导电性
2024/12/10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在偶氮苯聚合物薄膜的光驱动连续跳跃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聚合物 薄膜 机器人
2024/12/15
跳跃是自然界生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运动手段,可以在瞬间穿越中长距离,以实现捕猎及逃避被猎捕的目的。自然界生物跳跃的机理主要有两种,长腿动物(比如袋鼠和青蛙)主要依靠杠杆作用,使它们能够用较少的力量跳跃同样的距离;一些短腿或无腿动物(比如果蝇幼虫和跳蚤)依靠快速弹射动作释放储存的能量来实现跳跃;还有一些昆虫(比如蚱蜢和沫蝉)同时利用这两种设计理念(图1)。其中,磕头虫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当被人类捉住时,...
动态监测脑组织中的抑制性神经信号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这将有助于推进阿尔兹海默症和癫痫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及诊疗方案的确立。过程工程所白硕研究员团队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开发出一种新型液/液界面超微离电器件(Liquid/liquid interfacial ultramicro iontronics,L/L UIs),首次在阿尔茨海默模型小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类石墨双炔单层中非常规能带结构的实验发现(图)
结构 原子 有机分子 晶体
2024/12/9
石墨烯的发现开启了二维材料和量子技术的新时代,标志着人们对于材料制备的控制能力迈入了一个或几个原子单层的精度范围。作为一类具有人工设计结构的新型二维材料,二维有机聚合物晶体以其独特的形貌和可调节的能带结构,为研究关联电子和量子物态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同时也为未来的技术应用和理论探索带来了新的契机。二维有机聚合物晶体的基本构建单元是含碳、氢、氧等轻元素的π共轭有机分子,通过牢固的化学共价键连接形成周期...
上海有机所在烯酰胺不对称还原氢甲酰化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反应 金属 催化
2024/12/23
氢甲酰化反应以烯烃、氢气和一氧化碳为原料在过渡金属催化下以完美的原子经济性转化为醛,在有机合成和精细化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探索金属铑/手性膦配体催化体系发展高效的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实现手性药物或精细化学品的快速合成2024年来备受关注,但进展仍然有限。总而言之,单取代和1,2-二取代烯烃的不对称氢甲酰化研究较多,反应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控制问题已基本解决;1,1-二取代和三取代烯烃的不对称氢甲...
上海有机所在镍催化烯烃的双碳化反应方面取得进展(图)
催化 反应 金属
2024/12/23
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双碳化反应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同时构筑两个碳碳键,已成为快速构建复杂分子的主要途径之一。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活性的极性烯烃和环状烯烃,而长链的脂肪族烯烃的双碳化反应需要在底物上引入强配位导向基,通过形成稳定的环金属物种方能促进反应的进行。然而,导向基团的安装和脱除极大地降低了合成效率。醇、胺、酮、羧酸、酰胺等官能团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用这些原生官能团作为导向基实现非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