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大地构造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地构造学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3.341 秒)
2024年8月16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赵明辉研究团队,联合浙江海洋大学、西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以及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在新西兰北岛弧后地区南部上地幔和俯冲板片变形特征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期刊《构造物理》(Tectonophysics)。副研究员曹令敏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浙江海洋大学博士何小波为共同通讯作者。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研人员领导的团队对一个世纪以来的板块构造模型进行了改进。研究成果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传统模型认为覆盖海洋地壳的板块在地幔中移动时是刚性的。然而,科研人员发现,太平洋板块上存在着大型海底断层,并正在将太平洋板块向西拉扯。这些新发现的断层位于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广阔的海底高原内,是巨大的内部力量作用下的结果,其中一些...
方解霞黄煌岩(aillikite)为碱性、贫硅、富碳酸盐的超镁铁质煌斑岩。尽管这类岩石在地球上非常稀少,但是由于其来源深(>150km),并且含有金刚石,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这类岩石的成因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是因为对其地幔源区性质的不确定。一方面,实验岩石学研究表明,方解霞黄煌岩与含CO2和H2O的地幔橄榄岩在40-60 kbar条件下部分熔融所产生的熔体成分非常类似。另一方面,方解霞黄...
近日,学术出版业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肖文交院士、陈亚宁研究员分别荣列地质学、地理学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肖文交长期从事沉积大地构造学研究,瞄准造山作用与大陆增生机制的国际前沿,围绕造山带结构及时限、造山方式与大陆增生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坚...
近日,国际地学刊物《全球和行星变化》(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万世明研究组与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孟加拉湾的沉积记录,揭示了晚始新世以来南亚河流(雅鲁藏布江和伊洛瓦底江等)的形成演化历史及其与喜马拉雅构造隆升的联系。
西太平洋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澳大利亚、太平洋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地方,很多经典的地质现象都出现在这里,同时是研究俯冲起始机制的重要场所。孙卫东研究员带我们分析了太平洋板块的漂移历史以及太平洋洋脊的展布方向,探讨了太平洋板块转向及特提斯带的洋脊俯冲对东亚地质的影响,阐述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起始的机制,提出新特提斯洋闭合是太平洋板块新生代俯冲起始的关键。
始于距今约 65Ma 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及其持续的汇聚作用控制了 包括中国中西部地区在内的中亚大陆新生代大地构造框架,不仅造就了全球瞩目、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还激活了远离碰撞边界 1500km 之外的大陆内部变 形,强烈重塑了中国大陆内部构造格局。晚新生代时期青藏高原周缘古造山带急 剧隆升,相邻克拉通快速沉降,形成了一系列环绕青藏高原的陆内造山带和盆地 群。贾承造(2007,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刘兵兵和研究员彭头平等人选取我国滇西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缝合带两侧的保山和临沧地块古生界碎屑沉积岩为研究对象,揭示出三江特提斯构造域原、古特提斯洋盆的演化历史,并重建了保山、临沧和思茅—印支地块早古生代地理位置。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构造学》。
作为物质向外逃逸的主要出口,夹持于四川盆地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之间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既是检验和理解陆内岩石圈变形机制的理想“窗口”,也是探索高原侧向生长过程、研究高原与邻区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图1)。
“板块构造”的重要性比肩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于物理学、DNA之于生命科学的意义,是20世纪的重大科学发现之一。板块活动导致地球物质能量交换强烈、火山-地震活跃、矿产油气资源富集、大气温度-氧含量适度,是地球维持宜居性的重要动力,也是地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关键标志。但是,地球何时启动板块构造,并开启与其他行星不同的演化之路,是当今地球科学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启动时间之争可以从冥古宙(>40亿前)一直到新...
黄土是一种风成沉积物,在全球广泛分布,是古气候的良好载体。其形成过程涉及粉尘源区的产生、大气环流的搬运、粉尘的干、湿沉降、堆积以后的成壤作用以及后期可能的侵蚀等诸多地质过程,涉及到地球各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关于黄土的形成过程,已有诸多研究。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对形成风成沉积物的控制作用一直存在争论,最著名的就是中国黄土。亚洲中部地区的黄土形成于始新世晚期或始新世-渐新世(EO)转换...
新生代印度板块持续北向挤压,不仅造成青藏高原隆升,还在高原及其周边产生了巨大构造变形。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作为印度-欧亚碰撞的远程响应地区,是高原生长的最年轻地区。理解高原东北部新生代以来挤压应力演化,对认识高原东北部地区构造活动过程、解决当前高原隆升变形模式争议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该地区现今的应力研究主要采用GPS观测等,而对于地质时期的古应力研究极少。磁组构作为一种灵敏的应力变化指示计,能够有...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国际地学期刊《化学地质学》在线刊发了该所研究员张国良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通过科考取样和实验室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卡洛琳海山隆起部分玄武岩的形成早于其东侧海山链的玄武岩,而且两处玄武岩同位素相同,说明这座海山的成因接近从未被证明过的“地幔柱假说”。据介绍,“地幔柱假说”近半个世纪前被提出,该假说假设一个来自上千公里地幔深部的地幔上涌体,会出现类似原子弹爆炸...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