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理学 >>> 消化生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消化生理学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2.166 秒)
2024年11月29日,Cell metabolism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tress trigger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 through a spermidine-mediated decline in type I interfer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的靳津团队成果,报道了压力诱导腹...
肠道微生物种类数量繁多,其包含的基因组数量超过人类基因组的150倍,对宿主健康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微生态失衡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并加速衰老进程。2024年来,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如益生菌补充、粪菌移植)干预健康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活菌定殖及移植相关风险,微生物直接干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挑战。因此,探索微生物源分子调控宿主健康和衰老的机制成为重要的研...
2024年11月8日上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医疗保健服务协作单位”揭牌仪式。高能所党委书记魏龙、纪委书记李伟,玉泉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伟,党委副书记、院长张玉琪教授等出席活动。高能所纪委书记李伟主持仪式。
葡萄渣是葡萄酒生产的主要废弃物,由种子、果皮和茎等组成,约占葡萄总质量的20~25%,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可作为动物的饲料原料,既可以减少饲养成本又能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动物的胃肠道中寄居着大量的共生微生物,在宿主消化代谢、信号传递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被认为是动物的“第二基因组”,受食物营养的直接调节。明确葡萄渣在塑造羊的胃肠道微生物群和功能中的作用机制对研究其饲喂效果十分重要...
江绍基院士(1919-1995)是中国消化病学奠基人之一,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创始人和首任所长,为我国消化病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生。“江绍基院士消化病教育发展基金”于2019年江绍基院士诞辰100周年之际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发起设立,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医学分会,用于资助临床青年医师学者从事医教研工作。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2021年8月以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首都卫生健康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在首都医疗卫生机构中,广泛开展了第八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推选宣传活动。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了第八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及提名奖名单。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消化疾病专家张澍田教授荣获“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提名奖。
近日,云南省肿瘤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为一名肝细胞性肝癌伴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开展了医院首例人工肝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已顺利出院。
记者2022年3月31日获悉,《自然·细胞生物学》近日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胰腺肿瘤研究的重要进展。经过五年探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团队揭开了胰腺肿瘤躲避自我消化的谜团。
2020年9月1日,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内镜室迎来了第一位患者。这一年,虹桥院区内镜室完成胃镜5425 例,肠镜3572例,内镜下手术600多例(包括胃肠道息肉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切除、球囊扩张、空肠营养管放置、内镜下止血等),急诊胃肠镜60例,术中或床旁胃肠镜16例,筛查出消化道恶性肿瘤134例,无1例并发症,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其中,无痛胃肠镜等检查深受欢迎,有力地保障了周边及长三角地区居民对消化系统...
随着消化内镜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基于保持人体解剖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手术方式,祛除疾病”,是手术的最佳模式,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称之为“超级微创”。这将是一场由消化内镜发起,最终影响人类各种器官命运的“医学革命”。在这里,我们要明确“超级微创”和现有的“微创”手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首先,二者治病的方式不同,以切除器官为代价的传统外科发展到“微创”,其手术模式并没有发生根...
肠道微生态是指寄生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共同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各种微生物相互制约、相互依赖达成动态平衡。肠道菌群具有保护宿主正常结构,参与机体物质代谢,提供宿主所需的维生素、氨基酸、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功能。其动态变化受到如饮食、生活方式、感染和益生菌的使用等多种环境因素与宿主因素的影响,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会进一步影响消化系统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近日,国际胃肠肝病学界顶级杂志《Gut》(1区,2019年影响因子19.819)在线发表公共卫生学院微生物学系曹虹团队题为《Bacterial O-GlcNAcase genes abundance decreases in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and its administration ameliorates colitis in mice》的研究性论著。学...
二附院普外科徐蒙副研究员的合作研究论文“Cabozantinib-based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卡博替尼为基础的肝细胞肝癌联合治疗)” 日前被消化道杂志Gut以原创性论文收录。
AI“开天眼” 内镜如有神     AI  开天眼  内镜  胃癌  食管癌       2019/10/15
胃癌、食管癌等上消化道肿瘤早诊率低,肿瘤发病早期在基层医院容易漏诊,严重影响疗效和患者的生存时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昨日公布,由我国消化道肿瘤领军人物、该院院长徐瑞华教授率领的团队经两年半攻关,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消化道肿瘤内镜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图像样本诊断准确率高达90%以上。记者获悉,在AI的辅助下进行内镜检查,可令基层或低年资医生迅速拥有高级专家的诊断水平,有...
2019年6月25日,我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研究团队“成果在国际消化领域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影响因子19.233,RANK=1)上发表,这也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小肠疾病诊断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