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68713条 . 查询时间(1.553 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大罗欢课题组揭示人脑工作记忆中的层级折叠机制(图)
系统 信息 神经
2024/11/15
2024年11月7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的罗欢研究员课题组与浙江大学丁鼐研究员课题组的合作研究成果以“Two-dimensional neural geometry underpins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 of sequence in human working memory”为题正式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发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武大汪成团队在超高比表面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有机框架 材料 合成
2024/11/15
2024年11月8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汪成教授团队关于超高比表面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用于甲烷吸附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Ultrahigh–surfacearea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methane adsorption”。武汉大学2024届博士毕业生尹颖以及博士研究生章雅(北大联培)、周旭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汪成教授与北...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标度定制的局域化效应及其在电路中的实验实现(图)
电路 原子 声学
2024/11/14
非厄米系统的研究作为物理学领域的新兴热点,2024年来在光子学、超冷原子、声学及电路等多个实验平台取得了显著进展。非厄米性的引入催生了一系列新奇的现象,特别是非厄米趋肤效应(NHSE)的发现,颠覆了传统布洛赫理论,揭示了所有本征态在开边界条件下在边界上的反常聚集行为。这一局域化现象及与之相关的能谱的高度边界敏感性,为非平衡动力学及输运特性提供了新的可控要素,推动了光学漏斗、高精度传感及光力诱导透明...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出用于CO2捕集的高胺效率固态胺吸附材料(图)
吸附材料 分析 气候
2024/11/15
2024年11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研究组(103组)张海军研究员、陈吉平研究员团队在固态胺CO2捕集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利用分子自组装在介孔泡沫硅(MCF)表面键合两种不同链长的偶联剂,构建了有序的“口袋结构”,该结构使得有机胺能暴露更多位点,提高了胺效率和聚乙烯亚胺(PEI)的可及性。
三江源地区发现新物种玉树管鼻蝠
三江源 新物种 玉树 管鼻蝠
2024/11/13
2024年9月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传感中心陈艳研究员团队与香港大学李文迪教授团队,在梯度纳米等离子成像超构表面传感器的生化应用方向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Gradient nanoplasmonic imaging metasurface for rapid and label-free detection of SARS-CoV-2 sequences”为题,发表在生化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双功能氟化碳电极添加剂降低水系电解液盐依赖(图)
电解 凝聚态物理 离子
2024/11/14
水系电池由于具备本质安全、低成本、环保的特点,有望在未来大规模储能中实现应用,但是水系电池固有的瓶颈——负极界面的析氢问题严重限制了水系电池的寿命。电解质界面中间相(SEI)可以从动力学上抑制析氢反应,而传统的阴离子还原形成SEI高度依赖于高浓度的有机含氟盐(LiTFSI),受制于电解液传质以及负极负电荷排斥,导致依赖盐阴离子构建的SEI形成效率低且消耗时间长,并会显著增加电池极化。摆脱SEI构建...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所发表藏羚首个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图)
染色体 基因 遗传
2024/11/14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是世居青藏高原的典型反刍动物,平均分布海拔3,250-5,500 m,属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藏羚属(Pantholops),是藏羚属唯一物种。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猖獗的非法盗猎使藏羚的种群数量下降了约90%,2000年被IUCN红色濒危物种名录评估为濒危物种。经过30多年的保护,藏羚的种群数量恢复...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等揭示印度季风区干旱与太平洋及大西洋海温遥相关(图)
地球环境 气候 水文
2024/11/14
印度夏季风(西南季风)是亚洲季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6月左右季风爆发,通过大规模水汽输送为印度半岛贡献超过70%的年降水,影响整个东亚地区的水文状况。然而,季风环流的异常波动会引起旱灾、洪涝及其他极端气候事件,影响数亿人的生活和生计。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在II型聚酮合酶研究方面获进展(图)
聚酮合酶 合成 催化
2024/11/14
2024年11月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文课题组在《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nalysis of siderochelin biosynthesis reveals that a type II polyketide synthase catalyses diketide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以甲基丙二酰辅酶A为羧基底物...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等实验证实二氧化钌非交变磁特性(图)
量子计算 信息 薄膜 电子
2024/11/14
交变磁性是2024年来提出的第三类基本磁相。交变磁性既有反铁磁体的零净磁场,又具有铁磁体的自旋劈裂现象。通常,两者被认为是不相容的。交变磁性兼具铁磁性和反铁磁性的优势,为制造自旋电子器件带来了新突破口,在磁存储和量子计算中展现出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莲子长寿分子机制研究中获进展(图)
分子机制 生理 结构
2024/11/14
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种子寿命是决定能否长期储存的关键因素。莲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的泥碳层存活千年,并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然而,以往研究聚焦于生理结构和生化组分对莲子寿命的影响,但自然储藏状态下莲子保持生命力的内在分子机制尚不清晰。
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水雉亮相湖南蓝山
国家二级 鸟类 水雉 湖南蓝山
2024/11/1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非厄米相互作用系统中连续谱中的两体束缚态性质(图)
系统 粒子 量子
2024/11/14
空间上的束缚态是一种限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局域模式,其能量通常位于扩展态的连续谱之外。然而,在某些特殊势阱中,单粒子束缚态的能量会进入连续谱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连续谱中的束缚态(bound state in the continuum),简称BIC,是魏格纳和冯·诺依曼于1929年首次提出。魏格纳和冯·诺依曼的模型需要精准地逆向设计势函数,这使得连续谱中的束缚态很难在实验上被实现。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