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恒星与银河系 >>> 恒星形成与演化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国际动态 恒星形成与演化相关记录76条 . 查询时间(1.493 秒)
地球上水的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谜,此前有观点认为,地球上的水由撞击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带来。但法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通过对陨石进行研究认为,地球上的水可能源于顽火辉石球粒陨石等物质释放的氢。这表明地球形成之初就拥有足够的形成水的基础元素,也就是说,地球自诞生之日起就比较潮湿。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20年8月12日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借助阿塔卡马大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揭示了距地球约120亿光年的一个星系的“庐山真面目”。该星系是迄今“现身”的距地球最遥远的星系,看起来像银河系,能让我们管窥宇宙只有14亿岁的“模样”,有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历程。这一星系名为SPT0418-47。研究人员发现,该星系非常稳定,这与早期宇宙中所有星系都很混乱且不稳定的...
“黎明号”(Dawn)是第一个探测小行星带并造访矮行星的人造设备,开启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10日,英国《自然·天文学》《自然·地球科学》和《自然·通讯》期刊同时发表7篇论文,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多国团队报道了“黎明号”任务对谷神星的第二次延长观测。结果显示:谷神星是一个海洋世界,在最近一段历史里地质运动活跃。这些研究为了解矮行星的历史和形成提供了重要认知。
天文学家首次直接给绕类日恒星旋转的多行星系统拍摄“全家福”。据美国太空网22日报道,一项新研究称,位于智利的隶属于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VLT)拍摄了两颗气态巨行星绕类日恒星TYC 8998-760-1旋转的情景,鉴于TYC 8998-760-1是“小鲜肉版”的太阳,因此,最新研究有助科学家管窥太阳系年轻时的情景。研究人员表示,此前只有两个多行星系统被直接成像,且这两颗恒星都不是类日恒星。此...
在人们普遍认知中,当一颗大质量恒星到达生命尽头时,就会发生超新星爆发。然而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消息称,天文学家发现,有一颗比太阳质量大得多的恒星,没留下任何线索就直接消失在“人类视野”中。目前猜测,该恒星可能没经历超新星爆发就塌缩成了黑洞。通常情况下,大质量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会经历一种剧烈的爆炸——超新星爆发,将其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物质向外抛散,并向周围的星际物质辐射激波,...
英国天文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撰文称,他们最近发现了一颗新型天体,正在与一颗遥远的恒星“共舞”。该天体可能是一颗气态巨行星的内核,让他们得以首次管窥此类行星的“内心”,从而揭示其形成演化之谜。研究人员称,诸如木星和土星等气态巨行星被称为“类木行星”,在这些行星上,浓厚的氢气和氦气包裹着一个固体内核,但以前从未有人看见这些固体内核,最新天体据信是一颗气态巨行星浓厚大气层被剥夺后留下的固体内核。
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22日发表一项行星科学研究,科学家结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新视野”号探测器的最新地质观测以及模型模拟结果发现,冥王星或从形成之时便一直是高温状态,而且在发展初期就拥有一个地下液态海洋。过去的分析认为,在遥远的柯伊伯带,冥王星形成之初是寒冷结冰的。而从“新视野”号的观测来推断,冥王星厚度不一的冰壳下面存在海洋。这片隐藏的海洋由海水和泥泞的冰组成,在其地表下约150千米至2...
超大质量黑洞的起源目前仍存在很多难以解释的谜题。而据日本国立天文台网站近日消息称,科学家借助超级计算机的模拟,首次在重元素气体云中发现了超大质量黑洞的“前身”,在这一理论中,超大质量黑洞的“前身”不仅吞噬了星际气体,而且还吞噬了较小的恒星。相关研究报告日前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黑洞是宇宙中的庞然大物。一般认为,在所有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超大质量黑洞,而横亘在太阳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几乎比太阳...
New evidence confirms that first-ever pictures do capture the birth of a pair of planets orbiting the star PDS 70.Using a new infrared pyramid wavefront sensor for adaptive optics correction at the...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4日报道,来自澳大利亚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ICRAR)、波西(Pawsey)超级计算中心和DUG公司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使用默奇森宽场阵列(MWA)射电望远镜5年来收集的数百小时观测数据,寻找来自早期宇宙的信号。科廷大学是ICRAR参与单位之一,该校副教授凯瑟琳·特洛特说:“我们要寻找的是130多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首批恒星和星系,它们发出的信号已在浩瀚宇宙中传播了数十...
An international team of astronomers used two of the most powerful radio telescopes in the world to create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images of planet-forming disks around very young stars in the Orion C...
一个小恒星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注意,近日发布的研究显示,它发射的X射线“超级耀斑”的强度是太阳产生耀斑的10倍,尽管其质量仅为太阳的8%。据报道,研究成员指出,这颗被称为J0331-27的恒星属于一种罕见的L型矮星,由于其质量很小且表面温度较低,因此这些恒星通常被认为没有足够的能量,释放如此强度的耀斑。这项研究的研究员施特尔策(Beate Stelzer)称,“由于我们没有预料到L型矮星会在它们的磁场...
由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领衔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巨型星系,它诞生于大约120亿年前,当时宇宙只有18亿年的历史。该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上。该星系被命名为XMM-2599。“在宇宙20亿岁前,XMM-2599的质量就已经超过3000亿个太阳质量,使它成为一个巨大的超级星系。”文章第一作者、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物理与天文系研究人员本杰明·福雷斯特表示,“更引人注目的是,我们...
火星或许更加“晚熟”。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12日报道,落在地球上的火星陨石提供的证据表明,火星形成所需的时间可能比我们以前认为的要长1500万年。当小行星或彗星撞击火星时,会将火星表面的岩石冲击出去,其中一些岩石可能进入太空,然后以陨石形式降落于地球。此前研究表明,火星陨石的组分,尤其是钨等“亲铁”元素的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亲铁”元素往往会沉入正在形成年轻行星的铁核内。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陨石中发现了地球上已知最“高龄”固体物质——约50亿至70亿年前形成的星尘。这些星尘比太阳还要古老,有望向我们揭示银河系中恒星形成的奥秘。恒星由宇宙中的尘埃与气体聚集而成,恒星死亡后会释放出星尘,而星尘又会形成新的恒星、行星、卫星和陨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