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几何光学 物理光学 非线性光学 光谱学 量子光学 信息光学 导波发光 发光学 红外物理 激光物理 应用光学 光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人物 光学相关记录61条 . 查询时间(2.606 秒)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05, John L. Hall, for th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laser-based precision spectroscopy, including the optical frequency comb technique.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05, Roy J. Glauber, for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quantum theory of optical coherence.
龚祖同,光学专家,我国应用光学的开拓者、光学事业的创始人与奠基人之一。早期从事过实验核物理学的研究,后来从事应用光学、纤维光学、光电子学、光子学等研究,特别在高速摄影、光学玻璃以及大型天文望远镜工程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981年美国电影及电视工程师协会授予他福托-苏尼克斯成就金奖,以表彰他在摄影仪器和高速摄影领域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沈寿春,物理学家,我国光学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在40余年物理学及光学的教学、科研中,亲手培育起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物理学家及光学家在内的为数众多的专业人才,为物理学及光学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精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郑衍芬,物理学家、教育家。系统测量和分析了厚靶产生的X射线连续谱的偏振度。长期从事物理教学和高等学校教务管理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物理学和科技人才,特别是对四川省物理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谢玉铭,物理学家、教育家。与合作者在氢原子光谱精细结构研究中,发现了后来被称为兰姆移位的现象,这在光谱学和量子电动力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早期燕京大学物理系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厦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龚祖同,光学家。中国光学玻璃、纤维光学与高速摄影的创始人,中国应用光学的开拓者之一。在天文光学仪器、电子光学及光电子学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年从事过实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晚年从事过光子结构的研究。
郑华炽,光谱学家、物理教育家,我国利用光谱学探讨物质结构的先驱者之一。对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尤其对同位素效应的研究,成效卓著。执教50余年,曾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为培养我国的科技人才做出了贡献。
岳劼恒,物理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络合物光学研究和物理学教学工作。在旋光学应用于物理化学的研究中,发展了P.觉布(Job)的连续变化法,研究了酒石酸金属离子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度,创出络合物光学研究的新途径;50年代继续这一工作,拓宽了络合物光学研究的领域。为中国培养了几代科学人才,为西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广增,物理学家、教育家。从事气体导电、电子与原子、分子的碰撞过程和光谱学等方面的研究,是我国最早开展晶体激子光谱研究的学者之一。从事物理教育50余年,讲授过多门基础和专业课程,编写出我国最早的一本系统论述分子光谱理论和实验的教材《多原子分子光谱学》。为培养我国物理学尤其是光学和光谱学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查谦,物理学家、教育家。首次采用蒸发型铂片研究了光电效应的不对称性,清楚地界定了不对称性发生的条件,消除了因不对称现象而引起的与量子论的矛盾。同时还指出以光电效应方法测定普朗克常数的正确途径。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创建了武汉大学和华中工学院物理系。积极倡导“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和研究方法,为我国培养了许多物理学人才。
Arthur S. King(图)     Arthur S. King  spectroscopy       2009/5/7
ARTHUR SCOTT KING WAS born on January 18, 1876, in Jerseyville, Illinois, and died in Pasadena, California, on April 17, 1957. He was elected to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in 1940. His father, R...
严海星,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在激光与气流介质相互作用的领域的主要工作包括有(1)气体流动激光器中的非平衡流和混合非平衡流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研究。(2)碰撞传能过程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3)分子法和原子法激光同位素分离中的物理化学气体动力学研究;用于气流流场检测的高分辨率激光光谱法的理论分析和初步的实验研究;带有能量沉积的气流介质的热效应和流动特性的研究;...
徐叙容院士,1922年4月23日生,山东临沂人。1945年7月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1996年4月,调到北方交通大学,现任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住任。其研究工作遍及复合发光的动力学、过热电子的实验论证、能量传递、瞬态光谱、场致发光及发光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等领域。
陈星旦,1927年5月6日生于湖南湘乡。1950年湖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学士。同年4月到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物理研究室工作。1953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兼任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部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短波光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软X射线光源、元件、计量测试及正入射显微成像等方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