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凝聚态理论 金属物理学 半导体物理学 电介质物理学 晶体学 非晶态物理学 液晶物理学 薄膜物理学 低维物理 表与界面物理学 固体发光 磁学 超导物理学 低温物理学 高压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人物 凝聚态物理学相关记录948条 . 查询时间(4.103 秒)
王中强,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6年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阻变式信息存储器件及忆阻器仿生突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面上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青年项目,东北师范大学校内项目,参与多项国家重大基金。博士论文获得2014年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研究成果发表在Adv. Funct. ...
刘侃,男,1979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现任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特聘教授,连续三年(2014,2015,2016)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湖北省“楚天学者”,东湖高新区“3551”计划重点人才,湖北省首届荆楚好老师。
胡蓉,副教授,1990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工学学士。主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获得2016-2017年度校优秀教师。参与三项教改项目,多项横向课题,发表论文5篇,出版教材一本,副主编。
丁锦滔,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曾任职于电子部第十研究所,1994年至今任教于成都工业学院。在校期间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承担过成都工业学院电加工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作,学校产学研办公室工作,在各级刊物先后发表二十余篇科研论文,主持并完成多项四川省省级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双创项目获得省级和国家级评审通过,获得”全国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张力达,2018.08至今,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科研方向:非常规超导, 强关联电子。先后发表主要的论文多篇。
吕勇军,1999年兰州大学材料科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1.09至今,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讲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1)液态金属非平衡相变热力学和动力学;(2)过冷液态金属的热物理性质;(3)液态系统的界面和表面性质及其对相变过程的影响;(4)微纳米通道的流体输运过程。在Phys. Rev. Lett., Acta...
衡成林,2017年9月-现在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硅基纳米半导体的制备、表征和发光;稀土掺杂纳米半导体材料发光;纳米半导体材料电荷存储性质;利用正电子湮灭谱(PAS)探测掺杂氧化物结构等。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含锗(Ge)纳米晶MIS结构的电荷存储性质,成果发表在APL上,分别被引用133次和50次;首次研究报道了Ge纳米晶和稀土铒离子共掺杂氧化硅薄膜的发光性质,成果被APL审稿人评...
冯万祥,博士生导师。2015.8 – 至今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凝聚态物理,在发展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的同时,也关注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些新奇现象,例如三维Z2拓扑绝缘体、三维Dirac/Weyl/nodal-line半金属、反常/自旋/能谷霍尔效应、量子反常/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反常/自旋能斯特效应、磁光克尔/法拉第效应。截至2019年6月...
张向东,1988和1993年在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年4月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1998年5月至2002年7月在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作访问学者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2年8月至2011年9月任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10月调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工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光子晶体和低维纳米结构的物理特性及其应用研究,探讨利...
杨帆,2013 – 至今,教授,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北京。主要研究领域为超导和强关联电子系统理论。研究的最终目标在于探寻主导物质结构的基本规律。一个长期的研究领域是高温超导的配对机理,这是现代凝聚态物理的最大难题。一个相关的领域是量子反铁磁,特别是量子自旋液体。这种体系能吸引广泛关注,其物理原因在于它打破了朗道关于物质相变的一般规律,从而具有根本重要性,但相关材料还有待探寻。近期关注包括铁基和铜基在...
王荣瑶,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学士,1989年电子科技大学理学硕士,1998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1998至2005年期间,先后在日本名古屋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洪堡学者)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6年加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2011年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主要从事软凝聚态物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研究光和软物质相互作用新现象和机理、新型微/纳结构软物质功能材...
王刚,2019 – 至今,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低维半导体材料光学实验研究,通过对材料能带结构、自旋属性等基本性质的理解,探索其在光电器件和量子调控领域的应用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低维材料及其异质结构中自旋、能谷自由度的基本属性及其与光的相互作用;2. 新型二维材料中激子相关的多体效应及其应用方案;3. 设计构建基于二维材料的复合结构并探索其中新奇物理...
江兆潭,1993-1997年山东师范大学本科。1997-2000年山东师范大学硕士。2000-2003年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2003-2005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后。2005年起,在北京理工大学工作。2008年9月-10月为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访问学者,2009年9月-2010年6月美国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访问学者。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中...
周颖慧,理学博士,现任厦门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赴美国能源部Ames国家实验室、爱荷华州立大学和怀俄明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材料表面物理科学。主持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的课题研究。
卢仙聪,厦门大学物理系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凝聚态理论物理。近期研究兴趣方向: 强关联电子系统、拓扑量子态、光晶格中的冷原子系统。科研基金:1.变分团簇方法及其在光晶格超冷原子气体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11-2013。2.光晶格和人工规范势场中冷原子的关联效应,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2012-2015;3.奇异量子态的研究及其在光学冷原子系统中的实现,厦门大学校长基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