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考古学”相关记录203条 . 查询时间(3.55 秒)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成立于2019年12月,先是与历史学院合署,2023年9月独立运行。学院下设考古学系、国学系(人文科学试验班),目前有1个考古学本科专业、1个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方向),有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并有文物、博物馆2个专业硕士点。
植根于齐鲁文化的沃土,山东大学的考古学科走过了80余年的历史,现已成为重要的考古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早在1928年,身为齐鲁大学助理教授的吴金鼎在考察途中发现了龙山镇城子崖遗址,揭开了龙山文化研究的序幕。这是山东大学考古学科的开端。1933年,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刘咸先生带领学生参加了由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董作宾先生主持的滕州安上遗址考古发掘。1932年,加拿大籍甲骨学家明义士(James Me...
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是在学校相关部门支持下,整合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由考古文博学院牵头,联合至少十五个院系所成立的多学科研究平台,旨在为西部地区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以打造国内领先的考古实验平台、国际一流的考古研究基地和高层次考古人才的培养高地。
《江汉考古》(Jianghan Archaeology)杂志是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中文专业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077/K,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0327,国内邮发代号38-72,国外邮发代号Q652。该刊创办于1980年,目前为双月刊,小16开本,全书每期内芯128页,定价20元。每期印数2500册,通过邮局及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海内外发行。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其前身为湖南省文管会、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部、1986年6月成立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2年4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中心合并,更名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中心)。隶属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正处级科研事业单位,是湖南省唯一一家同时具备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可移动文物保护甲级资质的单位。作为省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技考古事业,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钱临照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创建科大科技史学科之始。目前的科技考古实验室系2008年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联合共建,并于2009年冬经校学术委员会评定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级重点实验室。
南越王博物院是以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为依托的大型考古遗址类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分为王墓和王宫两个展区。王墓展区位于解放北路867号,前身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王宫展区位于北京路374号,前身为南越王宫博物馆。
山东大学考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位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依托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以培养最优秀的新时代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人才为目标,以构建和完善考古学、博物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为学科发展方向,以科学发掘出土的文化及自然遗存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史料,对中国古代文明展开全方位的追本溯源和深入探究。
殷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
中国秦文研究会秦文研究所,简称中国秦文研究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核准成立的事业单位法人,主要从事有关秦文字、文物、文化、历史的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等社会公益性、专业性工作。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于1992年,其前身为1974年组建的成都市文物管理处,是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具有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涵盖田野考古、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古建设计、展览陈列等多个专业门类,拥有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先进的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和西南地区门类最齐全的科技考古中心,具有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及监理甲级...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位于渝中区枇杷山正街72号,系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直属文博科研事业单位。考古工作可追溯到1950年代初的西南博物院时期,2000年以重庆市博物馆考古队为班底成立重庆市文物考古所,2006年独立运行,2008年增挂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2011年更名为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1年更名为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是国家文物局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前身是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0年9月28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同意更名为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2020年11月30日,中心正式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