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大气科学”相关记录159条 . 查询时间(3.295 秒)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大气科学(图)
内蒙古大学 自治区级 本科专业 大气科学
2024/7/10
内蒙古大学大气科学专业于2017年获批招生,2022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一流专业。大气科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到目前为止,已毕业四届本科生共132人,其中升学32人,一次就业率超过9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大气科学 高等教育
2023/11/30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源于195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79年开始大气科学本科专业招生,2004-2017年开展国防生培养,2008年设立应用气象学专业,2020年大气科学专业和应用气象学专业分别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3年学院开始硕士研究生培养,“气象学”获批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获批“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中国科学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
中国科学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2023/2/22
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多圈层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亚洲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气候变化、水循环等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不丹等南亚国家位于“第三极”的周边,是受其影响最严重地区,同时也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实力相对落后,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环境与生态的问题。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推动并深化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科教合作是当务之急。在中国科学院“走出去发展战略”框架...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简介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大气科学系
2023/2/16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是2017年新成立的以培养大气科学和气象科学为主的系。大气科学专业由内蒙古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联合申办,2017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主要培养、尤其为我国西部省(区)气象部门培养大气科学和气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气象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气象专业委员会 生态气象
2022/5/16
生态气象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1月19日在北京成立。生态气象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来自生态、环境与气象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业务服务单位,是我国从事生态气象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生态气象是研究大气变化(天气、气候、大气成分与气候变化)与过程对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及其反馈作用,探讨生物可持续发展的大气变化与演变规律,服务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其研究的空间范围涉...
中国气象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理论 华南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
2021/4/28
2012年3月,中国气象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试点省建设合作备忘录》,明确提出了将共同推进“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的热带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研发和技术交流中心,使模式预报能力达到国际先进、亚洲一流水平,模式核心技术竞争力明显增强。2012年9月3日和11月23日,“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气象局...
复旦大学大气化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大气化学研究中心 大气化学 溶胶化学
2008/1/7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于2004年9月成立。本研究中心研究大气化学,重点是气溶胶化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全球气候和生态变化的微观物理化学机制。本中心致力于城市颗粒物污染机制、沙尘暴理化特性及其组分转化机制、沙尘长距离传输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低层大气和海洋上部的海气交换、气溶胶以及细颗粒物表面的物理化学机制以及细颗粒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本中心工作旨在为改善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治理沙...
《气象研究与应用》是由广西气象局主管、广西气象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气象学术期刊。《气象研究与应用》杂志前身为《台站生活》,创刊于1956年,继后改为《水文气象通讯》、《广西气象》,2007年改为现名,1966年停刊,1980年复刊。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灾害天气 灾害天气预报技术
2020/7/3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强风暴实验室和数值预报中心基础上组建的,2005年3月实验室进入建设阶段,2007年8月通过建设期验收,2008年3月正式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中层大气 气候环境探测
2019/12/20
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英文缩写LAGEO)成立于1995年4月,200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014年和2019年两次通过中国科学院评估,成绩良好。第一、二任实验室主任分别是吕达仁院士和陈洪滨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周秀骥院士;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郄秀书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吕达仁院士。
中国科学院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地球环境研究所,现有固定人员35名,主任为曹军骥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安芷生院士和David Y. H. PUI教授。 实验室瞄准国际前沿气溶胶科学问题和紧迫的国家需求,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与交流,与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和学术机构建立稳固而长期的实质性合作,在粉尘、黑碳、有机和PM2.5等气溶胶前沿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获得的诸多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委员会
气候科学 气候预测
2017/1/9
WCRP(The World Climate Research Program-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hinese Committee for WCRP, 英文简称CNC-WCRP),亦即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于2005年10月18-19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了庆祝成立二十周年暨学术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CCRC)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领域
2017/1/9
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CCRC)是中国科学院的非法人研究单元。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针对国家气候变化外交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组织和协调我院相关研究队伍,从事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和适应、对策的战略性、综合性和关键性科学问题集成研究,为国家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决策提供有力科学支撑。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气候变化 资源开拓
2017/1/7
在全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海洋的气候变化和资源开拓运用日益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南海地处热带、亚热带,是我国能源与贸易的大通道、油气资源开发战略区域和国防安全的前哨阵地。南海对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建立一个国家级热带海洋环境研究与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海洋科学领域的总体布局,深化热带海洋环境研究是我们的目标。
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2017/1/7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is the international body for assessing the science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The IPCC was set up in 1988 by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