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农村经济学 >>> 农村经济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农村经济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49条 . 查询时间(4.448 秒)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减少农民、加大农村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基层组织建设。
不断扩大的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需要引起关注。影响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因素主要有外部环境条件、农户资源状况和国家政策等。在不影响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有效防止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过于扩大是政府的职能之一。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村内部收入分配政策选择应以向农村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可以直接受惠的公共服务和加大农业支持力度为主,以调节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为辅。
正确认识我国粮食价格问题     问题  粮食价格       2008/10/2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30年前率先在农村发起的 改革,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七大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作出了新部署,今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为深入探讨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路,正确认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本报今天刊发一...
农村问题与政府制度化     政府制度化  农村问题       2008/10/16
过去若干年农村出现严重问题,基层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把问题全部归咎于基层政府是不公允的,因为问题的深处在于政府体制。
现在已经不适合仅仅用土地问题来概括农民问题,而所有的问题包括土地问题归结为一点,是农民的权利问题。在这个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农民的权利在制度安排上还有缺失疏漏,农民的权利还得不到平等体现,就必然有农民问题。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并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新阶段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从农村改革开始到2003年前后,改革以“减少控制”为主要特征;2004年以后,改革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农村公共品供应为主要特征。党的十七大以后,农村改革进入统筹城乡发展、深化综合改革新阶段。新时期农村改革的核心任务是用更积极的城市化政策引导城乡统筹发展,农村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加快市场化步伐。
——三大制约因素、一个基本认识、两类政策措施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可以说,要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虽然农民收入在2002年继续保持恢复性的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城乡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则更大, 对农村形势不能过于乐观。 一、三大制约因素 经济全球化,在...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说明,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得到了举世的承认。世界贸易组织的绝大部分成员是市场经济国家,但什么是市场经济,各国有不同的认定标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在对美国、欧盟、加拿大、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总结出了市场经济国家带有共性的五条标准,即: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贸易环境公平化和...
    无锡市推进村企挂钩、以工哺农的成功实践,展示了以工投农的广阔天地,创建了以工带农的崭新模式,印证了以工改农的强大功效。探寻其成功之道,有许多经验值得认真思考和总结,对全省各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无锡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化”带“三农”的发展思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现代理念以工哺农,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战略,掀起...
本文是以现代企业理论为研究基础,以东北农村为例,对农业土地规模经营问题的一项经验研究。研究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经营规模、经营效果,探讨适合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根据3组不同情况的样本分析,得出土地规模经营受制于土地流转速度和集中程度、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和转移数量的结论。如果土地流转速度和流转数量加快,土地的集中度就提高,从而土地规模经营将发展和扩大;同样,如果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和数量加...
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这已成为社会共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治政方针。目前吉林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很多,有劳务输出到国外、农民工进入城市(包括城镇)、进入乡镇企业等等,这些都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劳动力,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我国目前经济社会条件下,更应该重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 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主渠道作用 ...
  乡镇改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有多方面原因,基本原因是动力不足。非常突出的情况是,上边要求改,下边希望改,但是基层政府自身没有欲望改。回顾二十几年来乡镇改革中有“耕耘多”而“收成薄”的历史,关键问题在于,许多“改革动作”不是肇始于内在动力,而是迫于形势,不得不有所表示以应付上边。于是,“改革”过程常见花拳秀腿,难见真刀真枪。以本人愚见,如果把农民的参与激...
当代中国农民的平等权     平等权  中国农民       2008/9/5
平等是人类文明的基本信条,是政治的核心价值之一。对公民给予平等的关怀,是当今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共同准则;但在当代中国,囿于历史的局限,人为地建立起了二元社会结构,农民在二元社会结构中长期处于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不平等的地位;   消除对农民的种种歧视,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平等:人类文明的基本信条 ...
无论是05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是两会召开,“三农”问题都再一次提上国家工作日程,从上到下各级部门仿佛都把这些问题放在口头上,手头上,但农村的发展现状和政策落实二者之间的切合点以及前途脉络似乎并不清晰,本文旨在结合笔者自身的一些所见所闻来探讨一下当今农村的现代性困境,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供部分尚待商榷的建议。 1、 农村传统价值、习俗的退让和殒失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