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文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603条 . 查询时间(1.437 秒)
《远航》(The Voyage Out)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一个商人的女儿瑞秋·温瑞斯坐船来到南美洲殖民地某个虚构的度假胜地时所发生的故事。在船上、在南美洲,她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逐渐摆脱了她在小说开始时所处的蒙昧状态,对广阔的人生有了初步体验。小说的英文标题“The Voyage Out”精妙地把握住了主题:既指一个人初识世界,又指小说所描述的这一群英国人离开英国,离开欧洲——“...
近年来,关于女性的话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女性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也使得女性的困境和诉求在公众平台上引发讨论。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意大利女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包括四部小说,有人称之为“女性史诗”,它通过两位女主人公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和抗争,传递出女性间的一种力量,也探讨了女性命运的复杂和深度。
徜徉于戏曲与小说之间     汪曾祺  短篇小说  戏曲       2021/11/22
汪曾祺以小说名世,特别是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但从职业角度而言,他一生从事编剧的工作时间更长,从1962年调入北京市京剧团任专职编剧,直至离休从未“改行”。如此看来,写小说只能算作他的“副业”。汪曾祺喜欢这样为自己定位:“我是两栖类。写小说,也写戏曲。”在戏曲和小说之间,他力求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使两副笔墨在更高层次上和境界中得以融合、升华。
法国女作家、翻译家、评论家俞第德(Judith Gautier)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除了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之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迷”。1863年,即她18岁那年,父亲经人介绍,接纳了一位名叫丁敦龄的中国人担任两个女儿的家庭教师。正因为有了这位中国老师的助力,俞第德那“从事不可翻译的中国诗的翻译”的想法得以付诸实践,并于1867年出版了自己首部中国古诗译集,亦是其最具影响力和最广为流传的一部诗...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繁荣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有着古老的书籍文明、先进的出版文化、久远的读书传统。
20世纪前期,新旧文化呈交锋之势。文学运动对于“词”这种文体的改造一触即发。词学家与音乐家联手,参酌古今、兼取中外,内溯词体本性、外求词体变革,积极融入20世纪30年代大众文艺运动中,试图修复、重组“词”与“乐”之基因,并且创作了一批声辞相谐又兼具时代文艺气息的新体乐歌。就近代文学发展史而论,新体乐歌勾连了词体与近代文学、新民族音乐革新之联系,成为一种新的文学范式。新体乐歌从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词学...
阿根廷著名小说家博尔赫斯说:“经典是一个民族或是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从晚清算起,现代文学不过百余年。百余年所淘洗出的现代文学经典和经过几千年沉淀的古代文学经典相比,有极大不同。
格萨尔壁画是以图像形式、绘画文本再现格萨尔史诗的宏大叙事。格萨尔壁画起始于7世纪,兴盛于明清时期。格萨尔壁画的产生与藏族岩画、石刻、传统壁画、唐卡、佛教文化紧密关联。当格萨尔史诗被藏传佛教文化所接纳,英雄史诗便走进寺院,被绘成壁画,受到民众的尊崇膜拜,格萨尔壁画便成为一种具有意义指向的文化实践,具备了祭祀供奉的仪式性、道德训导的教育性和愉悦感官的装饰性三种职能。格萨尔壁画是我们追溯集体文化精神、认...
变异学的重要创新理论之一,是文学他国化研究。"变文"是伴随着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进程出现的一种说唱题材的通俗文学作品。它作为中国古代文明与印度文明互鉴与交流的成功实践,是异质文明之间相互对话碰撞,并最终在文学观念上融合创新的产物,是变异学的重要案例。"格义"是产生于中国佛教史上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汉魏两晋时期一些佛教学者用中国本土固有的思想去比附印度佛教概念的方法。本文拟通过分析"变文"与"格义...
作为20世纪下半叶解构主义的先锋,雅克·德里达其实很反感被贴上“解构主义”的标签,从来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解构主义者”。“‘解构是X’或‘解构不是X’所有这类句子都先验地、决定性地误解了解构的要义。”在德里达看来,人们对他的“解构”强加了太多的激进的理解。在他那里,“解构”(Deconstruction)立足于“本源的匮乏”,表征的是“消解结构”,解构主义不是一种“理论”,而主要是一种“颠倒等级...
特定时空下的普希金和契诃夫     普希金  契诃夫  霍乱       2021/10/29
1830年秋,霍乱在俄国大规模爆发。由于周边道路封锁,普希金从9月至12月被困于波尔金诺村。他在此远离纷扰,专心创作,收获甚丰——完成了四部小悲剧、两首童话诗、一篇叙事诗,以及《别尔金小说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三章,还有一部中篇小说、29首抒情诗、13篇评论、17封书信。这段创作丰产期即文学史上著名的“波尔金诺之秋”。
科学家曾经设想人类的心智和思想作为一种信息,可以从身体和生命组织中分离出去,原封不动地保存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介质中。这样的奇思妙想成为科幻小说创作的灵感来源。计算机的发明,推动人类智能符号化处理的技术探索,这就是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等技术的稳步推进,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模拟以...
梁晓阳的长篇小说《出塞书》,写的是主人公小羊通过“出塞”,来寻找心中的理想家园。少年时代,小羊心中的乌托邦便是塞外,一个有侠气、有情义的神奇之地。成年后,他从贫瘠的家乡走出,被迫从事不喜欢的工作;有了婚姻后又因长期没有生孩子遭受乡邻非议;直至女儿出生,工作稳定,却又被新的流言伤害……小羊的“自我”逐渐被剥夺了,成为生活的“他者”。他的很多行为难以得到认可。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个体人,自然就会产生焦虑与...
在百年中国新文学史上,“乡村中国”一直是被不断思考和言说的对象。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多书写国民性改造等主题,呈现出审视国民性、叩问中国历史及探索中国身份与命运的写作姿态。30年代,乡土文学书写呈现两种范式:一种是以沈从文、废名等为代表的京派乡土作家,另一种是以茅盾、叶紫等为代表的左翼乡土作家,出现了赵树理、孙犁等众多优秀乡土作家。50年代,柳青等人聚焦农业合作化道路的书写,作品内容多关注中国...
仪式,指典礼的秩序形式,是研究人类发展史的重要渠道。仪式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节日庆典、日常起居等。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仪式可凝结于具体细节之中,也可延展成宏大的叙事结构。将仪式主题融入小说的叙事结构,便构成“仪式叙事”。这种叙事手法常通过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生发出无限意蕴,在长篇乡土小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仪式叙事在小说整体的叙事结构中要与文本完美融合,要巧妙地辅助人物形象塑造,从而使其本身的独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