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昆虫学 >>> 昆虫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昆虫生态学相关记录185条 . 查询时间(2.495 秒)
题目:白背飞虱、灰飞虱mariner转座子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立华, 杜建光, 程遐年, 洪晓月 摘要:根据毛里塔尼亚果蝇Drosophila mauritania的mariner转座子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出了约500 bp的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获得其核苷...
题目:菜蛾啮小蜂的生物学及温度对其 种群增长的影响 作者:刘树生1,汪信庚1,施祖华1,郭世俭2 摘要: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 (Kurdjumov) 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 的一种主要寄生天敌。观察表明,该蜂喜产卵于小菜蛾各龄幼虫,也可产卵于预蛹,进行幼虫至蛹期的跨期聚寄生。每头寄主蛹出蜂多为5~10头,平均7.8头,其中雌蜂占85%~9...
题目:中国东亚飞蝗新类型蝗区——海南热带稀树草原蝗区的生态地理特征及其与大沙河蝗区比较 作者:丁岩钦 摘要:本文系统地对海南热带稀树草原蝗区的生态地理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本蝗区是 Uvarov(1936)提出的飞蝗两类蝗区理论中,由于:森林破坏而形成的一类蝗区,作者将它定名为“热带稀树草原蝗区”。这类蝗区在我国过去尚缺乏研究。文中进而根据本蝗区的成因、生态特征以及对蝗区的生态控制对策,分别与...
题目:贵州两种黄脊蝗核型和C-带的比较研究 作者:姚世鸿 王景佑 谷晓民 王定干 张培文 摘要:本文研究了贵州日本黄脊蝗 Patanga japonica Bolivar和印度黄脊蝗 P.Succincta Johansson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两种黄脊蝗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x.=23,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2n(♂)=2X=231,NF=23. 但日本黄脊蝗的染...
题目:洞庭湖区苇田拟垫跗蠼螋研究 作者:游兰韶 邱道寿 肖铁光 王进 陈志明 摘要:拟垫跗蠼螋Proreus simulans(Stal)的生物学,包括栖息习性,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卵的历期;各龄若虫的形态特征与历期;成虫的耐饥能力,交配、产卵习性,越冬期成虫呼吸率和呼吸商等内容。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天敌的食蚜日均捕食量随龄次增大,4龄达到最大,至成虫以后保持稳定;各龄若虫及咸虫...
题目:赤眼蜂分子鉴定技术研究 作者:李正西, 沈佐锐 摘要:通过对6种常见赤眼蜂,即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玉米螟赤眼蜂T. ostriniae Pang et Chen、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 Ishii、广赤眼蜂T. evanescens Westwood、甘蓝夜蛾赤眼蜂T. brassicae Bezdenko及食胚赤眼蜂T...
题目:陕西长安及汉中两地中华稻蝗的比较。 作者:王海川 王青川 刘志斌 郑哲民 摘要:通过对采自陕西长安及汉中地区的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之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多元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第1、2主轴所构成的平面上,生活在两个地区的稻蝗个体被明显分成两个集团。此外,两地稻蝗在卵囊平均含卵量、卵粒大小及有效积温等生物学特性上均有显著的差异,这意味着长期的地理阻隔...
题目:蚂蚁捷径返巢及其朝向机制的研究 作者:徐智敏, 沈钧贤 摘要:定量研究了铺道蚁Tetramorium caespitum的载物返巢行为。实验证明这种蚂蚁在获得食物后,并不重复搜寻食物期间所走过的迂回路线,而是沿着近似直线的新路径迅速回巢。太阳及天空偏振光模式能用作它们返巢的提示,非偏振光源也能指引蚂蚁成功地捷径返巢。这些结果表明有高级社会性结构的铺道蚁通过脑以光导航。 关键词:铺道蚁;返巢...
题目: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禾谷缢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作者:张钧, 杨惠敏, 林久生, 王根轩, 王亚馥, 王静 摘要:利用开顶式熏气室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和土壤水分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种群动态的影响,并分析了禾谷缢管蚜密度与被处理小麦叶片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禾谷缢管蚜种群密度随CO2浓度升高而持续增大并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各CO2浓度下均以60...
题目:中华花翅跳小蜂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动态的研究 作者:焦懿1,2, 赵苹1 摘要:中华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sinicus Jiang是白蜡虫成虫产卵期的主要天敌。该蜂成虫喜在自然光下活动,取食和交配都在寄主树上进行。中华花翅跳小蜂每雌平均怀卵量34.39粒,产卵前期2~3天。产卵量、产卵率和产卵天数与温度密切相关,27℃时产卵量和产卵率最高。30℃时产卵天数最少。21~27℃卵孵化率...
题目:马尾松毛虫2、3代分化和干旱对种群时间动态的影响 作者:张真, 李典谟1*, 查光济2 摘要:通过对安徽冬至县金寺山林场27年中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发生面积的时间序列和2、3代分化率及干旱记录进行相关分析,进一步探讨2、3代分化和干旱对马尾松毛虫种群时间序列动态的影响。马尾松毛虫2、3代分化率有一定的周期性,而且波动的幅度很大,大致可以分成低、...
题目:草原蝗虫营养生态位的研究* 作者:康乐 陈永林 摘要:本文采用嗉囊内含物显微分析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蝗虫的选食特性和食物利用诺。根据11种蝗虫嗉囊内含物分析的结果,定量地研究了蝗虫的营养生态位以及生态位的重叠和宽度。11-种蝗虫依据生态位分化的特点,被划分为5个不同的营养需求类群:禾草取食者、禾草-杂草取食者、杂草-禾草取食者、杂草取食者和杂食者。作者通过对蝗虫食性及生物量...
题目:若干蛾类翅面正投影形状聚类分析鳞翅目:缰翅亚目) 作者:张志涛 陈伟傅 李光博 李宝娟 摘要:本文以翅面正投影形状的特征参数为指标,对20科71种鳞翅目蛾类昆虫进行系统聚类。结果,粘虫Mythimna separata、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等迁飞昆虫集中地归于一类,表明具有远距离迁飞行为的蛾类翅面几何形状相似...
题目:稳定同位素分析在昆虫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哲1,2, 谢宝瑜, 季荣1,2, 李典谟1* 摘要:综述了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应用于昆虫生态研究的理论基础与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初步探讨。该方法的应用以寄主植物同位素组成差异为前提,常用的同位素包括 D,13C,15N和18O,主要涉及确定食物来源,探寻寄主间转移规律及迁移路线、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食物网构建等方面。对长期...
题目:我国及邻近地区斑腿蝗科区系及其起源研究 作者:黄春梅, 成新跃 摘要:根据斑腿蝗科(Catantopidae)在我国各动物地理区的种类组成和区系特点,发现华中区和华北区的区系特点不明显,前者为南北成份的混交区,后者特有种可跨区分布,这与蝗虫有明显的区域和地带分布的特点不相符。为此,作者同意马世骏先生把江汉平原、秦阳山山地、辽黄淮平原划为古北区,成为东方区系。根据我国北方种类与前苏联西伯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