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昆虫学 >>> 昆虫病毒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昆虫病毒学相关记录75条 . 查询时间(3.498 秒)
题目: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杀虫蛋白的纯化及活性鉴定 作者:王勤英1,南宫自艳1,陆秀君1,李秀花2,李国勋1, 崔 龙1 摘要: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是从河北省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昆虫病原线虫体内分离纯化获得的共生菌,该菌的发酵液对多种昆虫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利用85%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分别获得胞内蛋白提取物和上清液中胞外蛋白提取物,生测结...
题目: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亚致死剂量对舞毒蛾幼虫的影响 作者:丁翠 马可 摘要: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亚致死剂量1.3X104-1.3X106多角体/毫升对舞毒蛾(Lymantri dispar)五龄雌雄幼虫分别进行感染后发现,除获得死亡率的不同外,存活个体化蛹数及雌雄比例亦发生变化。雌雄比例倾向于雄性。电镜照片显示在雌性幼虫中被侵染的组织包括脂肪、气管基底膜、腹神经节、胸腺、卵巢及大脑,...
题目:几种杀虫药剂敏感蚊类酯酶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陈丽平,乔传令 摘要:通过蚊虫酯酶蛋白的淀粉凝胶电泳分析和基因组DNA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比较, 对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和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有机磷杀虫药剂敏感种群的酯酶蛋白和结构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在蛋白质水平上,三带喙库蚊...
题目:猪毛蒿精油杀虫的有效成分 作者:徐汉虹 赵善欢 周俊 丁靖垲 喻学俭 摘要:生物活性筛选试验表明,菊科植物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ag)全草精油具杀虫活性。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猪毛蒿精油的化学成分。共检出92个成分,鉴定了其中46个成分。通过柱层析分离出主成分,经各种波谱分析鉴定为1-苯基-2,4-己二炔。活性跟踪结果表明,...
题目: 苏云金芽孢杆菌δ—内毒素的杀虫机理及其增效途径 作者:张继红 王琛柱 钦俊德
题目:酶标板法监测棉蚜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的不敏感性 作者:冯国蕾,李梅,赵章武,何凤琴 摘要:用酶标板法测定了不同浓度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在反应不同时间内对棉蚜Aphis gossypii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有机磷杀虫剂甲基1605,辛硫磷,久效磷,氧乐果和乙酰甲胺磷对棉蚜AChE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当用0.01 mol/L灭多威与酶及底物反应1 h对北京棉蚜(敏感...
题目: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等杀虫剂抗性的选育及其生化机理 作者:王开运 慕立义 刘峰 仪美芹 慕卫 摘要:从用药水平低的棉田采集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Hubner),在室内恒温条件下以人工饲料饲养,用氰戊菊酯等4种杀虫剂和1种混合剂经点滴法分别逐代处理棉铃虫幼虫,以选育其抗药性。用氰戊菊酯选择15代,抗性达311倍;而用灭多威、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分别选择13代、1...
题目:Bt杀虫蛋白对不同品系棉铃虫和中红侧沟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刘小侠1, 张青文1*, 蔡青年1, 李建成2, 董杰1 摘要: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室内敏感品系和田间品系为寄主,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的Bt杀虫蛋白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寄主一直取食,或者在被寄生前12...
题目:几种杀虫剂对棉铃虫头部酯酶的联合抑制作用 作者:刘贤进,余向阳,高渊,董健 摘要:测定了几种药剂及其组合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头部酯酶活性的独立与联合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久效磷、敌百虫、呋喃丹对酯酶活性抑制中浓度分别为:2.4443×10-6、3.4562×10-7、2.6302×10-5mol/L。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久效磷与呋喃丹对酯酶抑制方式为竞争性抑制...
题目:灭虫精的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治褐飞虱的应用研究 作者:孙建中 方继朝 夏礼如 杨金生 沈雪生 摘要:灭虫精(Imidacloprid通用名称吡虫啉)系一种内吸性杀虫剂,属硝基亚甲基化合物,对稻飞虱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室内测定褐飞虱付Nilapavarta lugens Stal 3龄与5龄若虫LD50值分别为2.55x10-5μ/头与6.78x10-5μg/头,其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
题目:登革Ⅱ型病毒经白纹伊蚊滞育卵的传递 作者:郭晓霞1, 赵彤言1*, 董言德1, 蒋书楠2, 陆宝麟1 摘要:采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的方法检测感染登革Ⅱ型病毒的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滞育卵孵化的F1代蚊虫感染率,从第一个生殖营养周期子代蚊虫中未分离到病毒,第二与第三生殖营养周期子代蚊虫最低感染率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01,P>0.0 5),感染子代的批阳性率为9...
题目:中华硬蜱叮咬不同免疫力新西兰兔后中肠上皮组织的形态动态变化 作者:刘志刚1, 叶炳辉2, 朱清仙3 摘要: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了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叮咬初次和再次感染宿主新西兰兔后不同时间(叮咬后24 h、48 h、72 h以及第 5天、第8天)中肠上皮组织的形态学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中华硬蜱叮咬前中肠上皮主要由替代细胞和少量体积较大的消化细胞构成;替代细胞数量多、体积小...
题目:登革Ⅱ型病毒在白纹伊蚊体内分布的研究 作者:谢超,赵彤言,杨发青,陆宝麟 摘要:利用蚊虫连续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登革Ⅱ型病毒(DEN-2)感染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后的散播时间、程度及组织器官的感染顺序进行监测,以了解DEN-2在媒介白纹伊蚊体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剂量感染登革Ⅱ型病毒后,在蚊虫消化道的主要部位以及大多数组织器官包括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在内,如涎腺...
题目:杀虫剂轮用和混用对害虫种群抗性演化的影响 作者:莫建初, 庄佩君, 唐振华 摘要:杀虫剂轮用和混用是当前害虫抗药性治理中最常采用的两种用药策略。该文用抗性模型和室内试验对轮用和混用延缓害虫抗性演化的效果及轮用最佳间隔期问题作了研究。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延缓害虫抗性演化方面轮用和混用对抗性演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杀虫剂作用强度、抗性基因型个体的适合度大小和杀虫剂混用后的毒理效应类型。两种杀虫...
题目: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生物安全性 作者:林同1,2,张传溪1* 摘要:分别就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对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影响、与其它生物间的基因重组和生态效应等问题进行了综述。研究成果表明,重组病毒的生态适应性降低,因而对生态环境以及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等非靶标生物种类的危险性也大大降低。但重组病毒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对其生物安全性还要进行长期、深入全面地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生物安全; 杆状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