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理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动物生理学相关记录306条 . 查询时间(1.852 秒)
麝鼠香囊腺由腺细胞、支持细胞和排香管组成。其分泌腺属复管泡状腺。发育初期的腺泡胞质内含有太量的粗面内网、光滑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中心粒和线粒体。香腺细胞间连接发达。桥粒、半桥粒广为分布。胞质内含有电子致密度高和电子致密度低的两种分泌囊粒。其分泌方式为顶浆分泌。
摘要 通过研究慢性铝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长时程增强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的影响,并检测海马神经元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 活性及Ca2+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 CaMK Ⅱ) 和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 Ng) 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铝...
达乌尔黄鼠的身体组成成分,随各发育阶段以及每年的不同季节而有相应的变化。幼鼠脂肪、灰分、磷和镁的百分数与体重增长呈正相关,水分百分数与体重增长呈负相关,蛋白质百分数与体重增长不相关。母鼠授乳期目大量营养成分被消耗,此耐母鼠身体的营养成分及能量皆比同时期的雄鼠少。在接近冬眠前,成年雄鼠身体的脂肪含量,热值和钙镁比值等都相应比雌鼠高。
本文测定了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的耗氧量等指标,从代谢率与代谢调节方面探讨其能量代谢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鼠的中性温度区在春、夏、秋各季有2-3℃的差别。此三个季节的基础代谢率(单位t毫升氧/克·小时,下同)分别为3.6182、2.6396、2.6005。舂季显著高于夏季与秋季。在冬眠状态下室温为5℃时静止代谢率最低,为0.4436。在非冬眠各个季节,即0℃至下临...
非颤抖性产热(nonshtverlng thermogenesis, NST)是小哺乳动物在低温环境下增加产热的有效途径(Foster等1978.Can JPhyslol,56:110~122)。NST主要产生于褐色脂肪组织(BAT),所有影响BAT结构与功能的因素均可影响NST能力(Cannon等,1993.Life in the cold.369~379)。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
本文对滇金丝弦(rhinopithecus bieti) 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和毛耳猴(Macacamulatta lsaiota)下颌骨的33项指标进行了测量。经分析,下颔骨的生长存在有部位间、左右间及类群阀的差异。表明这些动物下颌骨形态固适应某种生态环境而可能存在某些相似性,但因其食物性质、取食行为、系统及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差异而出现不同的生长模式。
带岭林区马鹿冬季食性研究     马鹿  食性  选择性  营养质量       2007/12/21
1985-1987年在黑龙江省带岭林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井结合野外啃食调查,对马魔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桦,柳,紫椴是其主要的冬季食物(46.9% ,19.1% , 9.7%、 8.3% )。马鹿对杨、柳、青楷槭有正选择性,对桦、紫椴、刺老芽、接骨木有负选择性.马鹿对它们选择性的强弱顺序为:青槽槭>柳>杨>接骨木>刺者芽>紫椴>桦。被啃食植物中半纤维素的含量和马鹿对它们的选择...
本文研究了18只正常大熊猫毛发中的AI、Ti 、V、Cr、Se As、Hg、P、Cu、K、Zn、Fe,Mn、Ca、Mg、Pb、Cd,Co Ni,Sr、Ba共21种无机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野外大熊猫毛发中的Hg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Hg等lO种元素在老年熊猫毛发中的含量最高,雄性毛发中的Al等13种无机元素含量高于雌性,野外大熊猫毛发中的Ti等11种元素含量高于室内人工饲养;野外老年同一大熊猫的白...
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大熊猫  肠道  正常菌群       2007/12/21
对圈养的13头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检测,发现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与其他动物有较显著差异,厌氧菌的检出率及检出量相对较低,其优势菌为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氏菌,其次为乳杆菌及粪链球菌。同时,本文还着重探讨了上述结果在大熊猫疾病防治及消化生理上的意义。
大绒鼠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     大绒鼠  产热  体温调节       2007/12/21
大绒鼠为横断山脉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典型代表; 其体温仅能在15~30℃范围内维持稳定; 在热中性区内, 最低静止代谢率为2.71±0.13 ml O2/g.h, 为其体重预期值的203.2±10.13%; F-值 {(RMR/Me)/(Cm/ C'} 为0.99±0.05; 在 25℃的NSTmax为 5.18±0.19)ml O2/g.h; BAT 重量为0.33±0.05 g, 为体重的0.8...
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为横断山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代表。为探讨它们在该地区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对其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进行了测定。代谢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热中性区分别为25~32.5℃ 和25~30℃;平均体温分别为35.92 ±0.37℃和36.01±0.83℃,前者体温在20~27.5℃ 范围内维持恒定,后者体温在15~27.5℃范围内维持恒定;大绒鼠和高山姬鼠...
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作者在海南省大田保护医面积约95公顷的封闭性围栏内,随机设立灌木及草本植物样方各39个。检查了296个坡鹿的采食场。结果表明坡鹿采食灌木31种,草本43种。x2检验证明,坡鹿喜欢在中生性热带草食生境中采食,避开砂生灌丛林生境。坡鹿对植物种类及取食部位具有明显的选择这种选择有季节变化。坡鹿的采食频率与喜食不完全一致。采食频率高的植物并不一定是坡鹿最喜食的,但这些植物对坡...
作者通过对马鹿冬季摄食的10种植物进行取样、烘干粉碎,手工制成混合的植物标本进行粪便模拟,并应用组织学显微技术进行分析,评价粪便分析法对确定植食动物食性研究的意义。结果表明,显微组织学技术可以定性或定量地确定植物混合样品中的植物组成,恰当地选用修正因子,样本处理方法和镜检技术水平,可取得较好的分析效果。
与夏季相比,冬季长爪沙鼠的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显著升高;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与α-磷酸甘油氧化酶活力升高,组织总蛋白质及线粒体蛋白质含量增加,而组织的脂肪含量减少;血清T3含量和T3/T4值都显著增加。但是肝脏的各项产热指标变化不显著。表明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功能具有季节波动性,是长爪沙鼠适应性产热的主要来源器官。
摘要 本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红细胞分成年轻及老化两部分,分别测定了膜磷脂、甘油二酯及磷酸肌醇的含量,蛋白激酶C在膜内及胞浆内的分布及其对膜蛋白的磷酸化。实验结果表明老化及年轻红细胞磷脂含量,除磷脂酰胆碱明显降低外,其他均无差异。老化红细胞甘油二酯含量低于(P<0.01)年轻者,而磷酸肌醇两者含量相似。老化红细胞膜内蛋白激酶C活性远比年轻者高,而在胞浆内活性则相反。说明老化红细胞膜蛋白激酶C活性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