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纺织科学技术 >>> 纺织技术 >>> 麻纺织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麻纺织相关记录101条 . 查询时间(2.864 秒)
运用泛灰色不确定性系统理论 ,建立了苎麻纤维回潮率测试的不确定性系统模型USM-1。该模型不需要累加和累减生成 ,适合于等间距及非等间距建模 ,具有精度高、使用简便等特点。
为深入研究负离子麻织物发生负离子的规律,通过浸轧的方式将负离子整理剂应用于麻织物的功能整理中,测试织物的负离子发生能力、耐皂洗牢度、整理后纤维的表面形态和分子结构,分析温度、湿度、织物规格和种类对负离子发生能力的影响及麻织物负离子发生能力较强的原因。结果表明:温湿度对负离子麻织物负离子发生量有显著的影响,在温度为30℃,湿度为80%时其负离子发生量最高;负离子发生能力和麻织物的种类、织物组织以及织...
观察并测定经液氨和交联处理后亚麻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缩水率、舒适性及力学性能的变化,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亚麻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液氨处理对亚麻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缩水率和抗弯弹性模量的改善是有限的,但经液氨和交联联合处理后,亚麻织物外观形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交联处理会降低亚麻的吸湿率、透气量和相对透湿率,但液氨/交联处理后亚麻织物的舒适性能仍然好于未处理亚麻。液氨作为预处理能够明显地提高交...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对亚麻织物进行处理,引发接枝改性,采用混合丙烯酸和苯乙烯为接枝单体来减少均聚产物,以提高接枝率,改善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4 min,处理频率为3 kHz,处理电压为13 kV,接枝温度为60℃。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同时对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亚麻大分子上接枝了丙烯酸和苯乙烯的混合单体,接枝亚麻对阳离...
利用灰色理论评价麻织物的热湿舒适性,通过测试不同规格麻织物的传热、透气、导湿和吸湿性能,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蚕丝织物各热湿性能指标构成的参考数列进行比较,排出了夏季服用麻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优劣次序,为热湿舒适性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证明:在高湿与低湿状态下,厚度和总紧度对织物的透湿性能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低湿条件下,紧度产生的影响效果比厚度大,而在高湿条件下,厚度产生的影响因素占据主导地位...
竹原纤维织物与苎麻织物从外观上看非常相似,为更好地区分2种织物,促进新型纺织原料竹原纤维的应用,对相同规格的竹原纤维织物和苎麻织物做了服用性能对比实验,比较了2种织物在服用性能方面的差异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织物的服用性能总体上比较接近;竹原纤维织物的舒适性优于苎麻织物,抗折皱性也略好于苎麻织物,但耐用性能不如苎麻织物。
苎麻酶脱胶用菌株的筛选及性能     筛选  苎麻酶       2009/10/13
以枯草芽孢杆菌B13为出发菌株,利用基于基因突变的紫外线诱变育种法,筛选出产高活性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的菌株S2和S11,并对其生长特性,产酶情况及底物亲和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S2合成酶液与底物具有更好的亲和性,活性更高,世代时间缩短,分裂增长能力增强,酶液性质明显优于菌株B13和S11,更适合苎麻脱胶生产要求。
应用SAS统计软件,对107个苎麻品种的头麻纤维线密度、断裂强力等11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累计贡献率大于或等于90%选出前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对这107个苎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将其聚为4类,类群Ⅰ和类群Ⅳ综合物理性能中等,类群Ⅱ综合物理性能较好,类群Ⅲ综合物理性能较差。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ests on rotor-spun blended yarns, made with a high proportion of flax, and rotor-spun all-cotton yarns. Of special concern was the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fibres and sliver....
本项目致力于对黄麻进行纤维状态下的化学改性后处理工艺研究、改性黄麻的纺纱、织造工艺研究和地毯的功能性后处理工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功能性机组黄麻地毯的开发。鉴定时间:2000年8月9日
该项目取得了如下成果:独创了一条新的亚麻短麻纺工艺路线,提高了纯麻制品的制成率和短纺纺纱支数;原麻利用率大幅度提高,除粉尘外全部得到利用,无废料产生,实现了清洁生产;研制成功新型麻制环保型汽车内饰材料。
羊毛织物等离子体染整加工     等离子体  羊毛  染整       2007/3/23
该文简述了羊毛的特点和结构;回顾了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和现状;重点讨论了等离子体技术在羊毛织物染整加工中的应用。
大麻不同部位脱胶的研究     大麻  脱胶  研究        2010/4/6
将大麻作化学成分分析和化学脱胶,结果表明,大麻中、梢部质量较优,相同脱胶工艺下得到的大麻精麻,中、梢部的纤维线密度较根部降低约50%。
大麻纺纱工艺路线研究     大麻纤维  干纺  湿纺        2010/3/1
通过对大麻纤维形态、化学组分与纺纱性能的分析和干纺、混纺两种工艺路线的适应性、纺纱质量与制成率的比较,说明了大麻纺纱宜长麻、短麻,干纺、湿纺并举,走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本文研究了现有条件下不同频率、功率超声波的苎麻预处理效果,并与传统的水浸与浸酸工艺比较,提出了以短时间超声波处理代替费时的浸酸处理工序的观点,为实现麻纤维的脱胶工艺自动化和连续化创造条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