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库 >>> 抗战特色库 >>> 文化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文化相关记录2882条 . 查询时间(5.283 秒)
《青年战线》于1938年3月25日创刊于西安,是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安分队部等联合出版的公开刊物,编辑兼发行地点设在西安北大街平民坊五号青年战线社,由新知书店总经售、永新印刷所承印。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上海抗战、“八·一三”事变,是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在淞沪会战中,许多爱国音乐家创作了相关题材的传唱甚广的歌曲作品,其中包括中国作曲家、“黄自”四大弟子之一陈田鹤(1911—1955)作曲的《八·一三战歌》中的《巷战歌》等。访谈中,陈田鹤的长女陈晖给我们讲述了其父在战火中创作“战歌”的尘封往事。
从国家博物馆运回的世界第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回故乡安阳殷墟之际,记者了解到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发现、保护这只举世闻名的大鼎的背后,隐藏着一段普通的中国农民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血泪史。
常家埭地潭位于锦丰镇常家村常家埭。1942年,中共常家村地下支部成立。在焦康寿、何洛等同志领导下,书记朱友生带领党员、群众展开了抗丁、抗租、抗税、清除叛徒、镇压汉奸等系列革命活动。1947年至1948年间,朱友生在房后的老一干河边的竹园底下开挖地潭,长约13米,可容纳10多人,地下党员常在此分析研究革命形势,制定行动方案。常家埭地潭一度成为指挥沙洲革命斗争的中心。
昆明收藏家林善文收藏的一本民国手抄本上,密密麻麻记下近百份报刊名。这是手抄本的主人——一位云南开远人,当时能订阅到的部分报刊名单。林善文顺着手抄本上的名单,收藏了近千份民国时期在昆明出版发行的报纸。为什么抗战时期,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县城就能订阅到近百种报刊?这背后,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云南新闻史。
一张纸能承载民族英魂,一杆笔能筑起文艺堡垒。1938年3月27日,在中华民族存亡之际,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大家聚集在武汉,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组织下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从此,他们将手中的纸和笔当做前线战士的枪,“使文艺这一坚强的武器,肩负起它所应该肩负的责任”。时光流转83年,抗战中的这支文艺力量从未被历史遗忘。近日,极目新闻记者探访位于汉口中山大道489号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旧址,...
抗战初期,宁夏少年抗日战地服务团(以下简称“少战团”)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宁夏产生了很大反响。位于银川市兴庆区前进街9号的银川市实验小学,是少战团开展活动的旧址之一。
常熟人民抗日自卫会成立旧址位于董浜镇杨塘村寺泾桥。1940年8月,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选举产生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的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抗日自卫会成为具有政权性质的机构。2018年在旧址建成纪念馆。
20世纪30、40年代,是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灾难深重的岁月。“九一八”和“七七”事变前后,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一二八”和“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当年上海的广大学生、工人、店员和普通百姓,奋起加入抵抗行列,一位青年音乐家也身处其中,他参加义勇军、组织宣传救护队,在街头领唱抗日歌曲。他到战地抢救伤员,到法租界救护逃难同胞。后来,他还率领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文化宣传队,驰骋于扬子江头、淮河之滨...
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驻阜宁期间,在卖饭曹村设立了别具特色的文化村,为来自敌占区和大后方的文化人提供了一个安身之所。置身这个宽松且热烈的环境,文化人在思想上受到了洗礼,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文化创作和革命宣传活动,文化村亦成为当时苏北抗日根据地最令人瞩目的一道风景线。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武汉正式成立,周恩来任副部长,主管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等人的努力下,第三厅吸收了田汉、张曙等一大批文化界爱国进步人士加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宣传阵容。田汉被任命为第六处处长,主管艺术宣传。
歌唱新四军     歌唱  新四军  武装保卫  抗战胜利  抗击日军       2021/4/19
这是解放战争初期流行于淮南根据地一带的民间歌谣。歌颂杨效椿带领游击队英勇抗击日军,建立淮西根据地,武装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的光辉业绩。杨效椿 (1911—1976),山西万荣人。解放战争初期新四军主力北撤,临危受命,率部打回淮南敌后,恢复了淮宝、淮南津浦路东西地区,并粉碎了敌人的“百日清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巢湖地委书记,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共合肥市委书记,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兼省委宣...
鬼子投降     鬼子投降  抗日战争  抗战胜利       2021/4/19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于蚌埠一带的民间歌谣。经过十四年艰苦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歌谣通过花鼓调的形式,描述日军投降的狼狈情形。
难民自叹     抗日战争  歌谣  日军侵华       2021/4/19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于皖西一带的民间歌谣。揭露日军侵华的累累罪行,号召民众踊跃参军,抗战到底。
《红色中华》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是在毛泽东悉心指导下创办的,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苏维埃政权、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央苏区发行最多、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毛泽东新闻思想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舞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