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形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动物形态学相关记录370条 . 查询时间(7.009 秒)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动物组织器官形态发生与适应性进化。以果蝇和海鞘等模式动物为材料,通过细胞遗传发育生物学技术手段,结合数学物理模型,研究囊泡极性运输、细胞骨架动态、细胞外基质物理特性在动物重要器官形成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同时运用组学途径揭示海鞘环境适应的基因组学基础及肠道微生物同宿主间的协同进化。在器官发育和稳态维持机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脊索管腔形成的细胞学过程,揭示了调控细胞及器官形态发...
斑腿泛树蛙(图)     斑腿泛树蛙       2023/9/17
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头部宽大,体色淡棕色,身体背部为浅棕色,腿部周围常有棕色斑纹,因此得名斑腿泛树蛙。脚趾长有发达吸盘,是爬树、爬墙的高手。常在水塘边的灌丛和草丛中活动,以农、林业害虫为食。
背条跳树蛙(图)     背条跳树蛙       2023/9/17
背条跳树蛙(Chirixalus doriae)又名背条螳臂树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等地,一般栖息于中山地带森林沟谷中。体型较小,约25-34 mm,多为浅黄色或棕黄色,背部常有5条深色纵纹。繁殖季节5-6月,在雨后的夜晚产卵者居多。
腹斑掌突蟾(图)     腹斑掌突蟾       2023/9/17
腹斑掌突蟾(Leptobrachella ventripunctata)是西双版纳角蟾中的优势种,其背部花纹明显,腹部有黑斑,但有时并不一定很清楚。与其他掌突蟾一样,雄性会发出极像蟋蟀一样的毫不间断的叫声。在热带地区全年皆可繁殖。适应能力较强,在人工干预较大的水系也可见到。
瓦氏弯趾虎(图)     瓦氏弯趾虎  壁虎科       2023/9/17
瓦氏弯趾虎(Cyrtodactylus wayakonei)也叫瓦氏裸趾虎,是一种较少见的壁虎科小动物,身上有漂亮的花纹,在绿石林可以见到。
黑带水蛙(图)     黑带水蛙       2023/9/17
黑带水蛙(Sylvirana nigrovittata)雌雄蛙体型大小相似。体背棕灰色,有许多细痣粒。沿吻端或鼻孔始有1条黑色带,经上眼睑外缘,鼓膜上方,沿背侧褶或断或续达胯部。成蛙常栖息于森林植被茂密的水岸草丛边。5~6月雄蛙在傍晚至夜间将头伸出水外鸣叫。
白斑棱皮树蛙(图)     白斑棱皮树蛙       2023/9/17
白斑棱皮树蛙(Theloderma albopunctatum)是2015年发表的新种,体型很小,栖息于叶片上,运气好在沟谷雨林能见到,极其考验眼力。
黑眶蟾蜍(图)     黑眶蟾蜍       2023/9/17
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最大的外观特征就是自吻部开始有黑色骨质脊棱,一直沿眼鼻腺延伸至上眼睑(jiǎn)并直达鼓膜上方,形成一个黑色的眼眶,故命名。体型中等至大型,显现明显的两性异型 。主要栖身于阔叶林 、河边草丛及农林等地。夜行性 ,日间主要躲藏在土洞及墙缝中休息,至晚间才外出寻找昆虫为食。
锯腿原指树蛙(图)     锯腿原指树蛙       2023/9/17
锯腿原指树蛙(Kurixalus odontotarsus)分布于我国西南和华南,越南、老挝、缅甸等地也有。雄性体型略小于雌性。皮肤粗糙,腿部内侧呈橘红色,外侧有锯齿状突起,因此而得名。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低海拔潮湿在森林中,夜间常趴在的植物叶片上,雄蛙会发出“登、登、登”的鸣叫声。
圆舌浮蛙(图)     圆舌浮蛙       2023/9/17
浮蛙,顾名思义是经常浮在水面上。圆舌浮蛙(Occidozyga martensii)体小,个头特别小,体长仅14~21 mm。体色有变化,一般呈土黄色或浅绿色,头、体背面满布大小圆疣,指端和趾端尖,身体圆鼓鼓。 分布于我国云南、海南、广西、广东。
红蹼树蛙(图)     红蹼树蛙       2023/9/17
红蹼树蛙(Rhacophorus rhodopus)是一种小型的树蛙,雌性比雄性大。背面呈红褐色或棕红色,体侧亮黄色,指间蹼多为橘红色。自然栖息地是亚热带或热带潮湿的低地森林和间歇性淡水沼泽。白天多隐蔽于草丛下;夜间在草丛、灌木和阔叶树上。捕食小昆虫。秋后成蛙蛰伏于树洞或竹筒内越冬。
粗皮姬蛙(图)     粗皮姬蛙         2023/9/17
粗皮姬蛙(Microhyla butleri),体型小,体长约22-25 mm,背面皮肤粗糙,满布疣粒。背部颜色变化较大,多为棕灰色,具不规则黄斑。与饰纹姬蛙极其相似,容易混淆。多躲藏在落叶下和泥洞里求偶,生性胆小警惕。
英超动物说(三)—张晗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普征文大赛优秀奖。
旨在对内蒙古乌拉盖地区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的体重和体尺等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构建通过体尺预测体重的回归方程。本研究测定了2 162头肉用西门塔尔牛从出生到20月龄的体重、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和腹围,利用Logistic、Brody、Gompertz和Bertallanffy 4种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分别估算出4种曲线方程中的相关参数,并进行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中华山蝠翼的形态学发育模式     中华山蝠    形态  发育  翼载       2016/7/18
为了揭示中华山蝠翼的形态学发育模式,2012-2014年, 通过对50只中华山蝠幼蝠进行人工饲养实验观察及测量,辅以野外标志重捕,研究中华山蝠翼的生长。结果显示:中华山蝠翼外形各量度值先呈直线增长,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各指标增长速度减慢的日龄各不相同,臂膜长在25日龄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翼展、翼面积、臂膜面积在30日龄增长速度减慢;掌膜长及掌膜面积则在40日龄增长速度减慢。臂膜长发育最快,试飞前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