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美学 >>> 中国美学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美学史相关记录121条 . 查询时间(5.094 秒)
图像小说作为一种相对小众的文艺形式,与口述历史有着诸多学理与气质上的耦合,不少优秀的图像小说作品正是基于口述史转换而来。它既是根据口述史文本而展开的内容提炼、情节编排、形象创作与形制设计,也形成了一种图像证史的新表征和新解释。通过考察这些“画出来的口述史”,或可在图像、口述、文字的维度上,分析这种可视的叙事史所形成的面貌特征和创作要求,及其对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脉络的传承和口述历史学术理路延展的重要...
“静”范畴萌生于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厚土壤,融汇了古代哲人对于生命本质与永恒时空的深沉思考。历代哲人于“至静”中寻求生命的归宿,以慰藉自由之灵魂。渐江山水画以其遒劲简淡的笔墨、举要删芜的章法,精妙地蕴藉了“静”之内涵。这种对于“静”的追求,既根源于中国传统思想在渐江主体意识中的渗透,也生发于其跌宕起伏的生命历程所塑造的独特心境,置身自然至静,体味宇宙永恒,山水画成为他抒写性灵的重要途径。渐江山水画中的...
20世纪国画人物画发展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是精工与雅鉴之间的矛盾,两者的统一也构成国画人物画发展的基本进路。自宋代到清末的中国古代人物画,常为入雅鉴而放弃工、实。近代以来,引进西方造型观念与造型技术又对人物画提出“工”的新要求:从建立在解剖科学之上的求“准”,到以把握特征为基础的求“像”,再到借助透视、光线等视觉原理达到的求“真”,最后“工”被要求上升到一种基于准、像、真的“心理真实”表达。而“...
中国式审美即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审美取向和追求,其中蕴含着“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的宇宙观、生命观、审美观。在中国式审美的形成过程中,以老、庄为首的道家哲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老子之“道”的体、相、用,到庄子之“道”的神、象、气,以至于魏晋提出的“传神写照”的艺术表达、“澄怀味象”的审美心胸、“气韵生动”的审美追求,共同建立了老庄之“道”与中国式审美的内在逻辑,完成了从哲学起源到中国特色审...
西南大学张雨副教授主持的2017年度国家社科项目《中国古代都市与中华美学精神研究》,批准号BZX117,(结项证书号20223851)。最终成果为专著《中国古代都市与中华美学精神》和论文集。
西周礼乐美学的演进     西周  礼乐美学  演进       2024/4/23
有周一代,礼乐不断被建构和完善,朝野上下呈现出一派文质彬彬与颂声洋洋的景象。周人对待礼乐,一方面继承前代之遗风,另一方面也创构了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此期,礼乐被重新规定,不仅成为美和艺术的象征,还是政治的一种诗性表达。由此,西周进入了礼乐美学时代。
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是目前所见最为成熟的一部中国美学史著作,也是一部充分展示了著者的学术个性和在传统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方面之深厚造诣的精品之作。该书的撰写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修订实际上是同时开始的,历时8年之久,如果算上准备期则所用时间更久。全书共3卷,约150万字,由齐鲁书社于1989年出齐。该书格局宏巨,体例严密,史料翔实,持论精当,体现出作者对于中国美学史研究之目的、方法、历史...
栾勋先生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他对中国古代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象环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栾勋遗文集)》是栾勋先生的最重要论文的文集。系统地讲述了“三环”(思想环、宇宙环、现象环”“三论”(两端论、中和论、神秘论)的学术思想与构架。是一本有深度的古代美学研究著作。
《外国美学》集刊自创刊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1983年,朱光潜先生在为《外国美学》集刊创刊所写的贺词中说:“今天已不再是闭关自守的时代,坐井观天者就难免诬天渺小……在汝信同志的领导之下办好这个《外国美学》专刊,我相信它既有助于提高美学著作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出一批杰出的美学方面的科学家。”《外国美学》现主编为文艺理论室研究员高建平。20多年来,《外国美学》的编辑人员们没有辜负朱光潜先生的期...
本书囊括了作者近年关于文化、美学、艺术和人文教育的思考。作者认为,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引导人们去追求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情趣的人生,去追求美的神圣性。从这一视角,全书着重探讨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分析和思考了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徐州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朱存明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代谶纬的图像美学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1BZX081),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
北京大学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4月8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北京曹雪芹学会共同建立。
西方早期中国文学史纂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葛禄博著《中国文学史》(1902),至今在中国学界鲜为人知。这部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学概念深刻变化之时的德语著作,虽为西方读者而写,带着西方人的目光,但常能显现出中西比较的倾向,呈现其独特的视角和分析。作者对中国古代经典的评估,对中国诗歌之结构特征的分析,甚至从书写工具和材料的变化推理其对文学风格的影响,以及在文学的历史沿革中见出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变...
《中国美学研究》创刊于201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朱志荣任主编。《中国美学研究》以研究中国美学为主,兼及心理美学、西方美学等著译的学术集刊,学刊每年度出版两辑,分别于六月、十二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自创刊以来,已出版五辑。
生生美学是生态美学的中国传统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它的正式出场与改革开放及其进一步深化密切相关。它的提出包含了梁漱溟、宗白华、方东美与刘纲纪等前辈学者的贡献。其内涵极为丰富,包含变易、万物化生、四德、日新、中和、仁爱等内涵。生生美学在本质上与当代生态存在论美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