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新石器时代考古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新石器时代考古相关记录65条 . 查询时间(3.727 秒)
齐家坪遗址位于甘肃陇中黄土高原区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齐家镇排子坪村。遗址处于齐家文化晚期末段,时代上应在公元前1700年以降。1975年,遗址先后经两次发掘,发掘总面积近700平方米,遗迹有墓葬、房址、灰坑等,遗物有石器、骨器、玉器、铜器、陶器等。齐家坪遗址的发掘为研究齐家文化的社会性质、社会生活、意识形态,探讨私有制、阶级、家庭和国家的起源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距今约7000~5300年。以1973年发现的河姆渡遗址命名,主要分布于浙江东北部的宁绍地区东部和舟山地区。目前共发掘了20余处河姆渡文化遗址,以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稻作农业遗存、夹炭黑陶器、象牙雕刻器、众多骨器、石器和木器以及丰富的动植物遗存等为主要文化内涵。
2014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扶绥敢造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敢造遗址是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蚌器,同时发现有90余座墓葬。
车轱山遗址位于湖南省东北边陲的华容县东部,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洞庭湖北部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所在的华容县北滨江,南通湖,东连幕阜天岳,西眺雪峰武陵。在新石器时代各种文化因素在这里交集,碰撞,融汇,从而形成这一带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多元化。遗址经1982年、1983年、2016~2017年三次发掘,发掘遗迹有墓葬、灰坑、灰沟、红烧土遗迹、房址、窑、灶等,其中发现的肖家屋脊文化时期四座烧制成...
何村遗址位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九岸村何坡屯东部左江的左岸台地上,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遗址所在位置正好处于左江上游与下游之间,对研究左江上游与下游之间的文化关系具有重要价值。遗址发现的陶片与左江流域岩洞葬的陶片相似,为研究岩洞葬与台地遗址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墓葬材料比较丰富,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发现了100多个人骨个体,这些材料对于研究广西地区史前人类丧葬习俗、人类体质...
本书是侯家寨遗址历年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侯家寨遗址1977年发现,1985~1986年进行了两次375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角器和动物骨骼以及一批陶器刻划符号,是安徽省最早发现具有自身两期考古学文化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考古发掘研究成果,为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树立了标尺,填补了该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对建立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分期框架和文化谱系研究具有极其重要...
本书梳理了史前农田管理研究现状及意义,系统阐释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原理,并借助案例研究尝试揭示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农田管理策略,为探讨早期农田管理技术的发展、区域特点以及与社会复杂化过程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本书从文化谱系角度,突破钱塘江南北两元体系,提出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新谱系。本书赓续了浙江悠久深厚的文化血脉,挖掘了浙江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提升了浙江的文化软实力,彰显了浙江在海内外的学术影响力,为浙江当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浙江素材。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一支重要的史前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渚古城开创了同时期都城营建、布局的新模式,良渚玉器是中华玉文化的主要源泉,以反山M12为代表的王陵在同时期显贵墓葬中随葬器物最为奢华。就良渚文化墓葬而言,这一阶段墓地的选择、营建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模式和规模,葬具中除了独木棺之外,还有罩框形的椁,并形成不同层次的随葬品摆放。
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束带用具,是良渚文化的玉带钩,当时的玉带钩已有了比较成熟的造型。大约自春秋时代开始,带钩已经普及使用,经战国到两汉,成为先人不离身的小家当。汉晋之际,带扣逐渐取代带钩,成为主要的束带用具。王仁湘教授多年来投入了一些精力作带钩与带扣的梳理,如带钩的起源,分类与演变,及带扣的演变等,还有带钩与带扣的名称、使用方法等,对这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另外对钩与扣的文化史意义,也有所涉及,有人...
曹湾山遗址原名老鼠山遗址。曹湾山遗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藤桥镇渡头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遗址,蜿蜓弯曲的戍浦江和周围连绵的高山构成了曹湾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先民以曹湾山作为聚落选址,依山傍水,兼得山水之利。山顶岗地为聚落中心,山腰、山坡均有遗存分布,面积近2万平方米。遗址东南西三面被戍浦江环绕,东南邻渡头村,隔江毗邻浙江温州鹿城轻工产业园区。
南华山系六盘山西北余脉,位于宁夏海原县城南4000米。1985~198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南华山北麓的菜园村新石器遗址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对南华山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有了初步了解。2020年4~7月,为了全面了解南华山地区史前遗存分布状况及文化面貌,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华山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次调查发现旧石器地点27处,新石器遗址89处,...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也是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发达的玉器制作工艺、规模宏大的社会公共礼仪建筑等与礼仪活动相关领域的繁荣发展与日常生活领域相对规模较小的居住区、单一的以筒形罐为主的生活器具分别展现了社会发展的两个侧面,共同呈现了重礼仪、轻世俗,重精神、轻物质的红山社会。本书依据现有资料,从两类遗存所展现的差异入手,简要讨论红山文化兴起、繁盛至...
本书是关于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综合研究文集,共计收录研究报告及论文24篇,包括“古环境研究”“人类学研究”“动物考古学研究”“技术与工艺研究”“经济形态与社会文化”“聚落形态及史前灾难考察”“哈民忙哈文化研究”七个专题,内容主要包括对哈民忙哈遗址各类出土遗存的研究、生产生活模式的复原、聚落形态及史前灾难的情境分析,以及考古学文化研究。
瑶山是良渚遗址群内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核心区墓地是迄今为止良渚古城遗址内等级高的墓地,也是良渚文化时期年代早、等级高的墓地。本书通过全面介绍瑶山遗址全貌以及瑶山遗址墓葬的考古发现,帮助大众了解瑶山墓地墓主身份、等级和地位,成组玉礼器的使用,以及墓地布局体现的社会组织,对良渚古城遗址良渚文化早期、太湖流域良渚文化早期中心聚落和周边区域中心之间的关系。这些对于大众深入了解良渚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