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商业经济学 >>> 商品流通经济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商品流通经济学相关记录422条 . 查询时间(2.684 秒)
视频:东北财经大学流通概论第13讲 中国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外资流通业。
视频:东北财经大学流通概论第12讲 流通产业的特征与贡献。
视频:东北财经大学流通概论第6讲 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
为了研究政府投资的效率和方向问题,本文从企业层面估计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和 行业的产出就业弹性。利用国家统计局2000-2004 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 通过以销售额作为产出的代理变量,本文发现:(1)外资和港澳台企业的就业弹性最高,私 营和集体企业的就业弹性居中,国有企业的就业弹性最低。(2)国有企业在经济衰退时期就 业弹性最低,并且具有一定的“就业稳定器”功能,但是在经济繁荣...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5年资金流量表,估算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仅可以扩张居民消费,而且要比仅在居民部门内部缩小收入差距带来的消费扩张大得多。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点,应是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重,具体包括提高居民从企业获得的劳动报酬净额、提高居民财产收入和政府增加社会福利开支。为此需要建立最低工...
对农民消费决定因素的分析可以指导促进农村需求的政策制定,本文利用微观数据对 农村消费和储蓄的研究发现:收入、财富的增长直接带来消费增长;农村金融发展不但可以 促进消费,还能抵抗收入风险的负面影响,减少流动性约束导致的储蓄;由于农民预防性储 蓄较多,应该考虑加大农村医疗和教育补助的力度。
社会保障既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又是当前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不利影响的重要政策手段。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选择的重点,在长期来看是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从短期来看,是构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安全网,在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有效协调多种形式的社会利益关系,平衡社...
本报告从财政政策的两个关键角度,财政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政策,来研究财政政策在1999年经济复苏中作用。研究发现(1)由于规模过小,地方政府必须保持平衡预算且不能借贷等原因,财政自动稳定器对1999经济复苏所做贡献微不足道;(2)在相机抉择政策方面,1998年的财政政策很难说成是扩张性,没有证据表明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经济复苏的推动力。从研究结果出发,本报告提出了若干建议:第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将...
信贷量和M2是货币政策有效的中介目标。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基本逻辑是:通过准备金率调整和央行票据来对冲外部冲击带来的外汇储备的增加,从而控制经济中的信贷量和M2。但这样的调控模式会导致三大问题:(1)进一步强化数量型调控,利率难以有效起到优化信贷结构的作用,那么当前快速膨胀的信贷可能会导致银行坏账的增加;(2)过于依靠准备金率的对冲办法带来了央行的对冲行为替代了银行的商业化行为这一矛盾,使得货币政策...
我国的政府间关系通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逐步稳定下来,并且制度化。这种有限财政分权虽然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比如教育等投入不足;收入分配不公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矛盾的结果,关键在于有限的财政分权导致了有限的地方政府竞争。很明显,在有限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地方政府竞争的复杂性,导致竞争的后果也不确定。从地方政府所掌握的资源以及资源运用的方式来看,...
2010 年,中国经济稳步复苏而进入其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在保持价格稳定 的同时实现快速经济增长。2011 年,中国经济应该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 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适应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取向,以完成中国经济景气从萧条 到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
2010 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 规划制定年。“十二五”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要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要 继续加速进行,物质文明要进一步提高,这一切离不开能源保障。国际上,石油、煤炭 等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消耗使得人们担心能源供给不可持续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气候变 ...
2008 年房市泡沫破灭引发了美国自大萧条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金融全球化也加剧了危 机传播,不久便出现全球性经济衰退。作为一个贸易大国,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市场依 赖度很高,因此中国经济也经历了严峻考验。经历过2007 年的两位数增长之后,中国房地 产市场开始出现调整。在2008 年第一季度,全国70 个大中城市的房屋平均价格增长了11%, 但是到了第四个季度增长率降低到只有0.5%。2...
:“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整体上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出口流向和进口来源 比较稳定,特别是出口市场十分集中。中国从东亚经济体进口中间品,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 组装成最终产品,然后向欧美出口,这种独特的生产、销售网络导致了中国对欧美保持巨额 顺差,同时对东亚保持高额逆差。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是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两个 重要因素,国有企业在参与对外贸易方面能力较弱,而集体和私营企业正在迅速成...
在美元逐步成为主导性国际货币时,货币之争美国是赢家,其它参与国是输家:最终美 元主导了国际货币体系。在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后,汇率之争美国是赢家,其它参与国是 输家:美国降低了外部赤字,德国外部账户恶化,日本外部盈余大幅度减少,甚至出现资产 泡沫与经济萧条。货币之争或汇率之争“无赢家”和“无输家”的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