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搜索结果: 211-225 共查到中国语言相关记录443条 . 查询时间(2.134 秒)
宋洪民,博士,教授。社会兼职:中国音韵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研究领域:音韵学与八思巴字文献,目前致力于通过音韵学与八思巴字的结合探索研究元代语言。近年来,先后在《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民族语文》《语言科学》《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汉语史学报》《中国文字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1项,参加...
王兴才,男,教授,1964年出生,重庆开县人。先后参加中国修辞学会、全国语言理论教学研究会和重庆市语言学会,长期担任中文学科相关课程教学,并从事汉语语法、语法化及历史语言学等研究。主持、主研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教学成果《〈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研究》荣获重庆三峡学院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古汉语研究》《汉语学报》《四川师范大学...
向学春 女,1977年6月生,汉族,重庆万州人。2012年获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重庆市语言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史、方言、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先后在《语言科学》、《贵州社会科学》、《浙江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主持主研其它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
陈会兵 1967年2月生,重庆奉节人,重庆三峡学院教授,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语言学会会员,《辞源》第三次修订审音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2012)”培训专家。近年来在《古汉语研究》、《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家》、《宁夏社会科学》、《中国语文研究》(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CSSCI收录12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点校出版道光《夔州府志》(1...
周勤,女,1975年8月生,汉族,四川简阳人。2003年毕业于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师从毛远明先生;201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谭伟先生。现为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教授,中文系副系主任。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史及史籍注疏语言研究。2001年至今主持重庆社科规划培育项目1项、重庆市教委项目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
孙永选,1952年10月生,山东梁山人。曾任山东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汉语教研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硕士导师,山东大学博士论文评议人、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首届大学生汉字听写大赛评委会主任等。现任齐鲁理工学院教授。现主讲课程:《训诂学》、《古代汉语2》、《古代汉语实践训练》。
孙永选,1952年10月生,山东梁山人。曾任山东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汉语教研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硕士导师,山东大学博士论文评议人、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首届大学生汉字听写大赛评委会主任等。现任齐鲁理工学院教授。现主讲课程:《训诂学》、《古代汉语2》、《古代汉语实践训练》。
王丽琴,女,中共党员,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授,现任齐鲁理工学院商学院教师。主要讲授《应用文写作》、《现代汉语》等课程。曾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方向为女性语言,并有23万字的学术专著《女性交际语言学》,2004年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积极参与教材、教学改革,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的山东省高职专教材《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等。
通泰方言位于汉语方言官话和非官话交界处,方言过渡性特征明显。动词后附成分在该地区有两种,“叨”和“啊”,二者语音形式不同,来源也不同。“啊”来自于“附着”义的“著(着)”,表现出与吴语的渊源;“叨”来自于“到”,来源与周边方言不同,与南通成陆史有关。
刘祖国(1981-),男,山东临清人,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200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山东大学工作。2011年在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汉语史、文字训诂学、道教文献整理及语言研究,已在《江海学刊》、《宗教学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汉语史研究集刊》、《古典文献研究》、《古籍...
张猛,字济宽。男。文学博士,教授。现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系主任。研究领域为传统文字训诂学、汉语史。1978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1985年获文学硕士后,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02年任日本京都女子大学外国人专任教师。2009年4月到北京语言大学任教。主要业绩有专著《〈左传〉谓语动词研究》、《〈左传〉精注本》;编著《中华古诗文读本(戌集)》;合...
赵秀英,教授,1969年毕业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身)外文系意大利语专业。研究方向主要为意汉语法对比和第二语言短期教学法。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代表专著有《速成意大利语》、《中国人在意大利——意大利语实用口语》、主编《汉意、意汉字典及会话》等,主要译著《小美人》、《魂断威尼斯》等,主要学术论文有《第二语言教学法与意大利语强化教学》,《汉语的补语概念在意大利文中的表现》,《对比在短期...
郑懿德,女,毕业于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专门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方言语法。著有专书《中国现代语言学家》、《汉语语法难点释疑》、《汉语集稿》、《汉语集稿(二)》、《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现代汉语常用词语例解》、《多音字全解词典》、《陈亚川郑懿德汉语集稿》 。所著论文《福州方言单音动词重叠式》曾获1978-1986年间北京市高等学校哲...
周月琴,女,哲学博士,教授。198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韩国启明大学,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2000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2000年至今,就职于北京语言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研究方向:儒学在韩半岛的传播与发展,儒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国际汉语教育。
杨寄洲,男,籍贯河南,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导师。杨寄洲教授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教材的编写、科研工作,代表作有《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汉语教程》、《汉语教程教师用书》、工具书《1700对汉语常用词语用法对比》等。主要论文有《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法项目的排序问题》、《编写初级汉语教材的几个问题》等。曾获 200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