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非线性光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非线性光学相关记录456条 . 查询时间(3.023 秒)
2022年12月14日,上海光机所光芯片集成研发中心研究团队在MoSSe的非线性吸收和集成光子学应用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Nonlinear absorption and integrated photonics applications of MoSSe”为题发表于Optics Express。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教授任希锋等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仇成伟、博士郭强兵等合作,在二维材料非线性量子光源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2023年1月4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2022年11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研究团队提出的玻璃结构基因模拟法 (GSgM) 可实现在有限数据下对玻璃性质及玻璃成分的准确模拟及设计,相关成果以“Genome-based approach to new Nd: Phosphate glass: Composition-structure-property statistical modeling ...
汞是一种不可降解的毒性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自然和人为污染。其以多种形态赋存,尤其甲基汞的毒性最强,甲基汞具有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特性,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而厌氧环境下,汞离子被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甲基汞。汞离子污染的治理,有利于减少甲基汞的形成,并实现汞污染的修复。汞离子的修复主要包括吸附固定和还原去除。
2022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实验室冯衍研究员团队通过系统的数值仿真模拟,提出了优化基于非线性光学增益调制的超快拉曼光纤激光器中拉曼转换效率的关键方法。相关结果以“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onlinear optical gain modulation in a Raman fiber amplifier”为题发表在Optics ...
2022年8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在基于波纹ENZ (epsilon-near-zero)材料增强非线性吸收的宽带超快全光开关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ENZ材料增强非线性吸收的宽带超快全光开关方案,并利用亚波长波纹ITO薄膜在1450-1650nm波段实现了宽带超快全光开关,其品质因子优于已报道的基于平面AZO薄膜、ITO纳米棒以及MIM纳米微腔的全...
2022年8月19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盛志高课题组与荷兰奈梅亨大学磁光课题组、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罗轩课题组合作,在二维材料超快非线性电光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光学经典期刊Optics Letters上。由于优越的波谱性能,太赫兹相关技术在通讯、安检、传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被称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实现高效、低损耗的太赫兹调制和探测,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
涂成厚,男,1976年8月出生,河南信阳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光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2008 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光场空域调控及应用、飞秒激光微纳加工和非线性光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及校内教改项目等多项课题,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陈志刚,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陈志刚教授曾于2009年入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Fellow),2015年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Fellow)。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学、光子学及光子器件。
田建国,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学、光子学及固体光谱。
2022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近红外超强超短脉冲非线性压缩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单级充气空芯光纤展宽光谱并采用宽带啁啾镜补偿色散压缩脉冲,产生了周期量级近红外超强超短脉冲。相关研究成果以“1 μm few-cycle pulse generation in a single-stage gas-filled hollow core fibe...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合作,在基于Multi-Pass Cell (MPC)的高功率超快激光非线性压缩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Generation of 56.5 W femtosecond laser radiation by the combination of an Nd-doped picosecond amplifier a...
2022年5月23日,中国激光杂志社发布“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经评审委员会多轮遴选,10项研究进展入选基础研究类,10项研究入选应用研究类,19项成果获得提名奖。在10项“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中,南开大学2个研究项目“PT对称和非厄米拓扑态的非线性调控”及“非线性黄昆方程与太赫兹巨非线性效应的实现”入选,展示了南开大学在光学基础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刘韡韬,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200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博士,2008年至2011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站做研究,2011年至今,任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学和凝聚态物理实验,分为以下两个方向1. 表面/界面非线性光学:利用二阶非线性光学技术的特性研究一些常规实验技术较难探测的表、界面体系,如绝...
2022年5月14日,上海光机所微纳光电子功能材料实验室王俊研究员团队在InSe纳米片薄膜的微区非线性光学和宽带超快载流子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揭示了InSe在超快光电子器件上的应用潜力。相关成果以“Microscopic optical nonlinearities and transient carrier dynamics in indium selenide nanosheet”为题发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