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非线性光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非线性光学相关记录456条 . 查询时间(2.577 秒)
红外二阶非线性光学(IR-NLO)晶体材料在资源探测、光电对抗、空间反导、国防通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目前商业化的IR-NLO晶体材料(例如,AgGaQ2(Q=S,Se)和ZnGeP2等)存在多方面的性能缺陷,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因此,设计和合成具有性能优良的新型IR-NLO晶体材料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徐海斌,男,1974年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从事多光电子激光器件及非线性光学的研究工作。承担《工程光学》《光电子技术》《光路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红外非线性光学(NLO)晶体材料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如激光雷达、激光通讯、红外遥测、光电对抗等)。其中非中心对称晶体结构是实现二阶NLO效应的前提条件。目前虽然总结了一系列获得非中心对称结构的方法,但如何理性设计非心结构仍然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福建物构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国聪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为了获得非中心对称结构,创...
陆世专,男,汉族, 198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学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今在衡阳师范学院工作,于2014年晋升为副教授。主要担任《力学与理论力学》、《大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发表教研论文3篇,主持完成教研项目1项;因顶岗实习工作,2016年被评为优秀实习指导老师;并于2016年指导一名学生在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物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科学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
近日,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赵建林教授研究团队在全光纤光波长转换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一种二维材料辅助的全光纤波长转换方案,利用该方案制备的波长转换器,仅需百微瓦量级光功率(远小于一支普通激光笔的输出光功率)即可将近红外光稳定地转换为可见光。该技术在全光纤中实现光波长的高效转换,兼容现有成熟的光纤通信和传感系统,也为其他高性能全光纤非线性器件的实现开辟了新的途径。
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NLO)在长距离激光通讯、红外对抗及光电设备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现有的红外非线性光学商用材料AgGaS2(AGS), AgGaSe2和ZnGeP2虽然具有非常大的非线性系数,但其存在的缺点如:带隙较小,激光损伤阈值低,不能实现相位匹配等限制了这些材料的应用。因此,同时提升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激光损伤阈值和非线性光学性质是该领域的一个难点和热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
2020年3月28日,中国光学学会召开2019年第十六届“王大珩”光学奖评审会,物理学院陈峰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李子琦荣获本届“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光学奖”。山东大学连续两年获得该奖项。
2020年3月20日,中国激光杂志社发布“2019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量子密钥分发、光子芯片、智能激光器、全色激光显示等20项重大光学进展入选(基础研究类与应用研究类各10项)。我系吴施伟教授课题组与其合作者的成果在入选之列。
非线性光学开关材料是非线性光学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指的是在某种外界条件(如:光、热、化学环境变化等)变化下,能够在非线性光学 “开”、“关”两种状态间切换的物质。先前的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液态材料,但其易失谐以及不稳定等特点,使得液态开关材料难以获得实际应用。而固态非线性开关材料具备非线性性质优良、性能稳定、易于调控等优势;但是目前具备固态非线性开关特性的材料却还很匮乏,这是因为其不仅要求其结构构...
激光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和基于新型激光场的非线性调控是当前非线性物理研究的两大前沿方向。通过改变色散、衍射和非线性特性,可有效调控波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也为研究其中的新现象和物理效应开辟了新途径。相比凝聚态和固体物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为研究诸多非线性现象提供了更为干净和高度可控的媒介,如平均场近似下的亮、暗孤子和多体物理。为了获得稳定的孤子解,通常采用三种方法:由相向传播的激光束形成的光晶...
激光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和基于新型激光场的非线性调控是当前非线性物理研究的两大前沿方向。通过改变色散、衍射和非线性特性,可有效调控波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也为研究其中的新现象和物理效应开辟了新途径。相比凝聚态和固体物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为研究诸多非线性现象提供了更为干净和高度可控的媒介,如平均场近似下的亮、暗孤子和多体物理。为了获得稳定的孤子解,通常采用三种方法:由相向传播的激光束形成的光晶...
近年来,由于在二阶非线性、铁电、压电和热释电等方面的应用,非中心对称结构的晶体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金属碘酸盐晶体因具有优异的倍频效应、较宽的透过波段、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光学损伤阈值一直是探索新型二阶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前沿领域。引入具有强二阶姜泰勒畸变(SOJT)的V-O/F多面体能够有效的诱导无心结构的形成及增强晶体结构的极化率。因此,金属钒碘酸盐的合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之前报道的钒碘酸盐的阴离...
熊豪,男,1986年12月出生。2009年6月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2013年6月获华中科技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7月起为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和量子光学方向的研究,具体包括柱面电磁波在非线性介质中传播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以及光机械系统中高阶边带和非微扰效应的研究。博士课题是柱面非线性光学的相关效应的研究,该课题旨在寻找新的数学和...
司留刚,男,198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2006年河南大学毕业,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7月起为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师。副教授。目前承担本科生课程《光电技术》和《物理实验》的教学,科研上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方向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金号:11204096,起止年月:2013.01...
作为三维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手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小到微观电子的自旋、有机分子,大到星系旋臂、行星自转、大气气旋,手性覆盖了由生物分子到宇宙的绝大多数的天然产物。那么,自然界中手性原则的起源是什么?这一问题被《科学》杂志列为当今世界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手性材料在不对称催化与合成、非线性光学、手性开关以及手性模板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手性研究中,如何构筑手性材料,尤其是纳米尺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