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太阳与太阳系 >>> 太阳物理学 太阳系物理学 太阳系形成与演化 行星物理学 行星际物理学 陨星学 太阳与太阳系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太阳与太阳系相关记录1809条 . 查询时间(5.414 秒)
磁流体力学波动(MHD波动,通常指阿尔芬波、快磁声波和慢磁声波)是空间等离子体中频率远低于离子回旋频率的波动,也是主要的行星际太阳风扰动。在太阳风就地观测中,阿尔芬波比较常见,而快/慢磁声波则由于强的朗道阻尼相对少见。然而,一些局地激发机制的存在使得我们依然有机会在行星际太阳风中观测到快/慢磁声波。比如,小尺度波动和大尺度太阳风剪切流或磁场梯度结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多种MHD波动;此外,理论上认为阿...
ust released first images from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s Daniel K. Inouye Solar Telescope reveal unprecedented detail of the sun’s surface and preview the world-class products to come from thi...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日前发表公报说,该校研究团队利用设在帕洛马天文台的巡天相机“兹维基瞬态观测设备(ZTF)”,在太阳系内发现首颗完全在金星轨道内运行的小行星。这颗被命名为“2020 AV2”的小行星直径约1至3公里,绕太阳系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相对于太阳系平面倾角约15度,公转周期约151个地球日。其运行轨道始终处于金星轨道内,在近日点时非常接近水星轨道。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杨波博士及其合作者在太阳复发双向喷流的形成机制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进展。该研究的相关成果于12月20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早期的研究表明太阳大气中各种尺度和形态的喷流活动都是由新浮现的磁场与周围的背景磁场发生磁重联形成的。新浮现的磁场与太阳日冕中垂直或者稍微倾斜的磁场发生磁重联形成了准直的喷流,...
2019年12月12日至15日,由云南天文台和云南省天文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云南天文台小组协办的“日冕科学与日冕仪研制技术研讨会”在丽江顺利举行。 此次会议主要围绕当前日冕科学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如何发展我国日冕仪展开。来自日本国立天文台、京都大学、明星大学、茨城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山东大学(威海)、西南林业大学、河北石家庄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及云南天文台等合作单位的30多...
Computers can learn to find solar flares in vast streams of images and help scientists issue timely space weather alerts, according to a new NSF-funded study. The research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2019年12月18日,国际应用数学杂志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与CME理论研究团组朱伯靖副研究员与中山大学国家超算中心天河二号、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应用数学与物理系合作者的系列研究成果。太阳大气磁重联与实验室及空间物理磁重联在时空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是典型...
2019年12月16日,国际天体物理学杂志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陈何超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澄江抚仙湖一米新真空望远镜(NVST)和太阳动力学卫星(SDO)的多波段结合观测,发现了太阳爆发磁绳足点存在动力学迁移的新现象。日冕物质抛射(CMEs)是日球层内高能灾害性空间天气的首要驱动源。这类大尺度太阳爆发活动通常伴生爆...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陈国荣、闫晓理研究员在对耀斑的能量来源和触发机制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13日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太阳耀斑是太阳上剧烈的爆发活动之一,这些剧烈的太阳爆发活动可能导致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产生,研究耀斑的触发机制对太阳耀斑的预测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李巧玲博士、闫晓理研究员等人,在太阳活动区12673黑子半影的形成与消失过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于12月3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成熟的太阳黑子一般由中心的暗核(本影)及外围稍亮的晕状区域(半影)组成。黑子半影的出现是区别普通黑子与小气孔(pore)的标准。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强磁场区域,太...
一架掠过太阳的探测器对太阳风的诞生地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最佳观测。太阳风是从这颗恒星向外喷涌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可能对宇航员安全、无线电通信、GPS信号和地面电网等产生影响,但科学家尚不清楚太阳风中的粒子如何获得加速度。美国宇航局(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发现了太阳风中的奇怪尖峰——粒子在那里加速并改变了太阳风的磁场方向。该探测器还观测到环绕太阳旋转的太阳风的速度比预期...
美国航天局4日发布了“帕克”太阳探测器的首批研究成果,这些对太阳的近距离观测结果有望为全新的太阳物理学提供证据。当天在线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4篇论文,根据“帕克”太阳探测器前两次近日飞行的观测,首次描述了太阳风中磁场方向的快速翻转现象、快速旋转的太阳风、宇宙尘埃被逐渐气化的区域和空间天气事件的起源等。
太阳活动爆发是太阳高能粒子的驱动源,也是影响日地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的根源。伴随太阳风暴产生的日冕物质抛射(CME)驱动激波被认为是行星际空间中太阳高能粒子加速的重要场所,因此CME驱动激波是研究太阳高能粒子加速和能量传输的重要手段。新疆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室王新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通过对Twin CME爆发的观测,提出了Twin CME驱动的双激波追赶模型,利用动态的蒙特卡洛粒子模拟方法,对双激波的追...
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太阳物理TAP项目等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田晖教授团队利用大熊湖天文台1.6米口径太阳望远镜获取的高分辨观测资料,结合空间太阳观测卫星提供的数据,在日冕加热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揭示了太阳针状物的产生机制和加热过程,论文于2019年11月15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题目为Generation of Solar Spicules and Subsequent Atmosph...
NSF-funded scientists at the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ve shed new light on one of the central mysteries of solar physics: how energy from the sun is transferred to the star's upper atmosph...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