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 多肽与蛋白质生物化学 核酸生物化学 多糖生物化学 脂类生物化学 酶学 膜生物化学 激素生物化学 生殖生物化学 免疫生物化学 毒理生物化学 比较生物化学 应用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生物化学 酶相关记录1516条 . 查询时间(1.262 秒)
人Alpha-2-巨球蛋白(humanalpha-2-macroglobulin,简称hA2M)是一种重要的广谱抑制小蛋白酶的大型糖蛋白(四聚体,分子量720KD),在人体血液中含量丰富。hA2M可以抑制几乎所有种类的小蛋白酶(分子量在80KD以下),以防止它们在血液中过量存在。同时,hA2M也是人身体内最“多才多艺”的蛋白之一,比如hA2M可以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影响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粘附并...
2022年7月5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潘荣辉研究员团队在The Plant Journal发表了题为Defining upstream enhancing and inhibiting sequence patterns for plant Peroxisome Targeting Signal type 1 using large-scale in silico and in vivo ...
S-普瑞巴林是γ-氨基丁酸的结构类似物,作为镇痛、抗惊厥和抗焦虑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S-普瑞巴林药物在口服后迅速被人体吸收并主动转运到大脑中,因此与其他γ-氨基丁酸类药物相比,S-普瑞巴林的疗效更佳。目前S-普瑞巴林规模化生产工艺是利用2-氰基乙酰胺和异戊醛合成环亚胺,然后碱水解获得混消旋的R/S-单酰胺,进一步在氯仿溶液中使用R-(+)-1-苯乙胺进行化学拆分获得手性中间体R-单酰胺,最后经...
2022年6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纳米化学生物学课题组在纳米酶调控活性氧增强大豆生物固氮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Novel approach to enhance Bradyrhizobium diazoefficiens nodulation through continuous induction of ROS by manganese ferrite nanomaterials...
2022年6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可降解材料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发表研究论文,构建了一种基于新型绿色溶剂低共熔溶剂(DESs)的三相分离(TPP)体系,可以更高效分离纯化番茄过氧化物酶(POD)。该研究为三相分离技术应用于绿色、高效分离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近日,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酶工程团队在新型酶制剂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通过开发苯乙烯单加氧酶催化多功能性,首次实现酶催化烯烃与水的反马氏加成反应,可实现由大宗化学品烯烃向高附加值的伯醇类化合物的转化。
先天免疫是宿主细胞抵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的防御机制,在此防御过程中溶酶体依赖于其内部的水解酶分解入侵的病原体,因此增加细胞内溶酶体的数量能够提高宿主的先天免疫防御能力。已有的研究报道TFEB是调控溶酶体生物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在非应激状态下TFEB依赖于蛋白激酶mTOR介导的磷酸化与锚定蛋白14-3-3结合,表现出胞质定位;在应激状态下,例如,营养物质剥夺、氧化应激以及病原体入侵等条件下,TF...
菌根的形成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生态现象;而外生菌根真菌是最重要的菌根形态之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松露、松茸、牛肝菌等菌菇,都需要先与特定的植物根系形成菌根。菌丝一端连接植物根系而另一端延伸到土壤中,从而增加宿主植物对土壤中水分和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吸收利用,进而促进植物生长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然而,外生菌根真菌如何与植物形成菌根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
DNA甲基化在精子发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的突变可导致小鼠雄性不育的发生。近日,法国巴黎文理研究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发表了题为“DNMT3A-dependent DNA methylation is required for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to c...
2022年4月9日,国际学术期刊JCI insight 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尹慧勇研究组题为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and PARP1 interaction modulates hepatic HDL biogenesis by LXRα-mediated ABCA1 expression” 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 (Aldehy...
2022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瑞明研究团队在 Genes & Development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opography of histone H3-H4 interaction with the Hat1-Hat2 acetyltransferase complex”的文章,揭示了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1-Hat2与完整组蛋白底物和组蛋白伴侣Asf1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扩展...
多肽分子由于其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稳定的非共价作用,在构建生物医用功能材料领域广受关注。近日,南开大学余志林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酶放大多肽组装”这一新概念,通过多肽组装—酶表达之间的放大关系,实现了正常酶水平下的胞内原位组装过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2022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研究组(1809组)叶明亮研究员、秦洪强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黄蔚研究员团队合作,提出并构建了O-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糖肽的可逆酶促化学标记策略,并与亲水作用色谱富集方法相结合,实现了O-GlcNAc糖基化的高灵敏度检测,为生物样品中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的高覆盖度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
泛素化修饰(ubiquitination)是一种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可以被多种信号因子调节,几乎参与所有重要的生命过程。线性泛素链组装复合物(LUBAC)由催化亚基HOIP和两个调节亚基HOIL-1L和SHARPIN所组成,是目前已知唯一一个可以催化线性泛素链形成的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LUBAC可以被招募到多种信号通路中,并参与调控上下游信号通路的转导。其中,LUBAC催化产生的线性泛素链可...
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张佳欣)美国研究人员3月11日在《科学进展》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Taq酶的新细节,这种酶由于其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中的应用而闻名。这项工作可用来开发改进版本的Taq酶,在复制DNA时花费更少的时间。这一发现是进入个性化医疗时代的一大飞跃,届时医生将能够根据患者个体的基因组设计治疗方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