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遗传学 >>> 细胞遗传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细胞遗传学相关记录746条 . 查询时间(1.699 秒)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used by many bacteria to kill neighboring cells has redundancy built into its genetic makeup, which could allow for the mechanism to be expressed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say...
2019年度表观遗传与染色质生物学大会第二轮通知(2019年8月15日-18日北京),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染色质生物学分会和中国遗传学会表观遗传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上海博生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年度表观遗传与染色质生物学大会” 将于2019年8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包括六个专题: 1. 染色质修饰与识别;2. RNA结构、修饰与调控;3. 染色质...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课件第八章 细胞遗传。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湘雅名医陆前进教授的团队在国际过敏与变态反应领域排名第一的权威期刊《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F=14.11)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TSLP epigenetically upregulates FcRγ-related receptors on APCs an...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野生白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白及种质的选育、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以全国不同地区的50份野生白及样品为材料,利用序列相关多态性扩增(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使用UPGMA法进行白及亲缘关系的聚类分析。结果 利用筛选出的15对SRAP引物组合,50份样品扩增获得共117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6条,多态性比率为90.60%。聚...
设置不同的光质组合,明确不同光质对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为提高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和加快棉花转基因过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设置不同红蓝配比的光质组合B﹕R(蓝﹕红)=1﹕1、B﹕R(蓝﹕红)=3﹕1、B﹕R(蓝﹕红)=1﹕3和DL(日光灯),将CCRI12(中棉所12)棉花下胚轴切段依次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上(callus induction medium,CIM)、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
王睿辉,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生物育种能力建设与产业化专项”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科技项目评审入库专家,河北省遗传学会会员。主讲《细胞遗传学》。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农学概论》、研究生教材《生物技术概论》,参编专著《华北秋播优质小麦节水栽培》。主持完成河北农业大学引进人才基金(2005-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河...
常金华,女,1965年生,高碑店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梁遗传育种和高粱、葡萄多倍体研究。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国土资源部等多项研究课题。主讲《生物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课程。《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精品课程。主持的“高梁约翰逊草远缘杂交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获...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冰、林鑫华团队揭示了染色质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决定小肠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命运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于3月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该研究整合小鼠遗传学、类器官培养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首次揭示染色质重塑在哺乳动物成体干细胞命运决...
DNA是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它的复制是生命繁衍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步。关于DNA复制分子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近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杰出研究员杨薇的课题组揭示了DNA复制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上。DNA的复制由多个蛋白组成的复制体协同完成,这些蛋白包括DNA聚合酶、DNA螺旋酶、引发酶和若干辅助蛋白。早在60年前,人们就已经确认DNA是遗传物质,并且解析出...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24日在线发表的一项遗传学最新研究成果,美国科学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于实验室小鼠中成功开发出基因驱动系统。这一研究结果不但将改良小鼠模型,还有助于科学家研究复杂的遗传疾病。基因驱动,即让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遗传给下一代,使它们的遗传率高于随机几率,即所谓的“超孟德尔式”遗传。人类近来在昆虫中开发出了有效的基因驱动——2018年9月,基于CRISPR的新基因驱动机制,导...
黎青,女,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技师、主任法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研究所实验部副主任。研究方向:生殖遗传与产前诊断。工作简介:1989年2004年,一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研究所从事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DNA鉴定、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及胚胎植入前遗传病诊断、遗传咨询优生优育等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等。2006年取得主任技师,2007年取得主任法医师高级职称。社会任职...
曾军,男,41岁,理学博士,副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遗传细胞教研室教研人员;化学致癌所研究人员。主要的研究领域是肿瘤微环境及相关生物靶向药物研制;苯并芘致癌与肿瘤微环境关系。具体研究方向是对肿瘤表达的特异或相关抗原对肿瘤微环境中的间质细胞如MSCs、TAMs和TADCs的表型影响进行探索;对MSCs及免疫细胞在化学致癌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化及在肿瘤间质建成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进行探索。意欲从中发现药物作用的...
近日,由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杨小杭教授和席咏梅副教授共同开展的一项研究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ging Cell》上。该团队首次发现RanGAP控制细胞命运决定因子Pros的出核途径,从而调控神经干细胞寿命。在模式动物果蝇中,神经干细胞(Neuroblast)的形成分为胚胎期和幼虫期两个阶段。神经干细胞由神经上皮细胞经过特化、内移而产生,通过不对称分裂模式,形成两个大小不同及命运不同的子代细...
包斯琴(Bao Siqin), 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动物学博士,现任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英国剑桥大学Gurdon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8年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1988-1989年在内蒙古大学工作期间参加了由旭日干院士主持的中国首例试管牛、羊研究。1994-2000年在日本东京农业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校期间,主要从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