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昆虫学 >>> 昆虫行为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昆虫行为学相关记录178条 . 查询时间(0.643 秒)
题目:烟粉虱B生物型若虫、皮蜕及成虫提取物 对双斑蚜小蜂行为的影响 作者:Nasser S. MANDOUR1,2,任顺祥1,邱宝利1,Sahar FAZAL1 摘要:烟粉虱B生物型的若虫、皮蜕及其成虫的提取物作为一种利它素信息源,在室内对其在双斑蚜小蜂寻找寄主取食、寄生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生物测定。烟粉虱的若虫、皮蜕及其成虫分别用正己烷、乙醇和无菌水进行粗提。研究结果发现,双斑蚜小蜂在处理区寻找寄...
题目:粘虫成虫在气流场中飞行行为的观察研究 作者:尹姣,封洪强,程登发,曹雅忠 摘要:通过改进悬吊测飞技术、室内风洞和野外雷达相结合的观测方法,研究了粘虫在气流场中的飞行行为特征及其与气流的关系。直筒风洞自由飞行观测的结果表明,粘虫蛾对气流有明显行为反应,表现为头部迎风起飞和迎风飞行的特性;在3.0~5.5 m/s风速下,有92%~94% 的个体可一次逆风飞行通过2 m长的风洞;当风速≥6.0 ...
粘虫飞行与产卵的关系      粘虫  产卵  飞行能力  迁飞       2007/8/5
题目:粘虫飞行与产卵的关系 作者:罗礼智 李光博 胡毅 摘要:利用昆虫飞行数据微机采集系统对粘虫Mytkimna separata(W&lker)蛾飞行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产卵前,雌蛾的飞行能力随蛾龄的增长而增加;产卵后,以产卵l天后的飞行能力最强,之后随产卵历期延长和产卵量的增加而下降。产卵超过6天或1 200粒的成虫飞行能力已基本丧失。由此认为:粘虫蛾的迁飞是在产卵前进行;成虫的飞行能力...
题目:性信息素2,6-二氯酚在长角血蜱交配行为中的作用 作者:刘敬泽, 姜在阶, 李仲来, 杨亦萍, 孙儒泳 摘要: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的交配行为包括7个时期,行为的完成依赖于性信息素的调节。生物测定表明:雄蜱的行为反应受雌蜱分泌的性信息素影响。堵塞雌蜱盾窝其行为受到抑制,点滴2,6-DCP或雌蜱盾窝腺提取物则被恢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雌蜱盾窝腺中2,...
题目:芥子油苷在甘蓝蚜寄主部位选择行为中的作用 作者:阎凤鸣 摘要: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PG)记录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在芥菜Sinapis alba 不同部位上的取食行为,同时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分析芥菜相应部位的芥子油苷(glucosinolates)含量,据此分析芥子油苷在甘蓝蚜对寄主部位偏好行为中的作用。选择芥菜三个部位进行取食行为记录和化学分析,即新出完...
题目:佩妃延腹榕小蜂的产卵行为 作者:甄文全1, 2,黄大卫1*,杨大荣2,肖晖1,朱朝东1 摘要:榕树与传粉榕小蜂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是协同进化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榕树除了与传粉榕小蜂共生外,它还为许多非传粉榕小蜂提供食物和生境。佩妃延腹榕小蜂Philotrypesis pilosa Mayr腹部第8~9节背板极度延伸,形似长长的产卵鞘,其后更长的才是真正的产卵鞘。它将产卵针刺入榕果的果壁,产...
题目:云南双蜡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化学成分 作者:谢映平1,薛皎亮1,郑乐怡2 摘要: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云南双蜡蚧Dicyphococcus bigibbus Borchsenius(同翅目:蚧科)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该虫的若虫与成虫分泌的蜡质从蜡腺排出初期均为湿蜡,在体外凝结形成质地稍硬而脆的玻璃状干蜡壳,蜡壳具有均匀脊和横层。幼期和雄性蜡壳...
题目:花胸散白蚁多型行为的初步分析 作者:张健华 摘要:该文在花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ukienensis Light的侦察行为和取食行为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同时还分析了其消化系统发育与取食行为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年龄是影响花胸散白蚁多型行为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而且发现幼蚁和工蚁的消化系统发育是与其取食行为相一致的,特别是后肠囊从幼蚁的细条消化道发育为成年工...
题目:小麦植株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棉铃虫的行为及EAG反应 作者:张钟宁 李秀珍 方宇凌 向余劲攻 耿文军 摘要:本文用无水乙醚及水蒸汽蒸馏两种方法,分别提取小麦花和叶各1 000g和3 200g。4个提取样品分别用氮气浓缩至2 mL。然后用风洞和触角电位检测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对小麦花、叶提取物的行为及电生理的反应。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小麦花、叶中所含的挥发性次生物质...
题目:麦蚜在不同抗级小麦上刺吸行为的比较 作者:陈巨莲 丁红建 李志坚 倪汉祥 孙京瑞 摘要:应用EPG(E1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技术记录了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及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在不同抗性级别的小麦品种(红芒红、小白冬麦、kok1679和L1)上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麦蚜在参试品种上刺吸的各种特...
题目:胡萝卜花挥发油中棉铃虫它感信息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行为测定 作者:丁红建 郭予元 吴才宏 摘要:以Tenax TA、Tenax GR为吸附剂,正己烷为洗脱剂,得到胡萝卜花的挥发油。触角电位(EAG)测试表明,1~10日龄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蛾的反应幅值为0.3~0.5mV,交配蛾的EAG反应显著低于处女蛾。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联用(GC-EAG)测试表明由30...
摘要:为了了解近年来入侵中国的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取代本地非B型烟粉虱的潜能, 在室内将一个B型与一个浙江非B型烟粉虱种群混合饲养在不同寄主植物上, 跟踪观察混合种群中两个生物型个体数量相对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 当两种生物型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上以相同初始数量共存竞争时, 经过6代, 非B型完全被B型替代; 而在西葫芦(Cucurbita pepo...
摘要:本文研究了叶色草蛉对棉蚜的搜索行为及其自身的种群干扰行为。结果表明:1) 在两处地点的4种试验容器即培养皿、养虫器、内置障碍物的养虫器和内置盆栽棉花的笼罩中,草蛉幼虫的捕食效率因猎物的密度而变化。其捕食常数(Q)和干扰系数(m)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空间异质性的增加而减小;2) 在笼罩的棉株上,一龄和二龄草蛉幼虫每天的食蚜量分别为13.6头和29.4头。幼虫较多地在上部叶片上捕食棉蚜;3)...
摘要: 为确定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最适形成条件,或为提高特定培养条件下形成的休眠卵的萌发率,对不同温度、食物、光照和pH条件下萼花臂尾轮虫形成的休眠卵进行了萌发研究。发现不同培养条件下形成的休眠卵在不同萌发条件下的萌发历时均为实验开始后的第1~7天,萌发率高峰均出现在第1~3天。在萌发温度为15℃~30℃范围内,20℃下形成的休眠卵在20℃的萌发温度下累积萌发率最高,为52.50±6.89%;母体...
题目:角百灵和小云雀的孵化行为 作者:赵 亮张晓爱 李来兴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 关键词:角百灵 小云雀 孵化行为 伴巢时间 环境温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