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昆虫学 >>> 昆虫行为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昆虫行为学相关记录178条 . 查询时间(2.36 秒)
An international team of researchers, including those from Princeton University, reported that a certain species of bees, called halictid bees, have more sensorial machinery compared with re...
2017年3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绵阳农科院、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绵阳试验站,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召开了油菜访花昆虫行为调查暨病虫害防治现场会。油料所副所长廖星、安州区副区长刘云相出席现场会。
求偶行为广泛存在于现生昆虫的各个类群,但化石记录极为罕见,这是因为昆虫(包括其他动物)行为保存为化石的几率极低。昆虫的古行为研究多借助间接的证据来推导,如一些特殊的身体结构。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博士研究生郑大燃、王博研究员等于缅甸琥珀中发现了3枚具求偶行为的雄性豆娘化石。这些化石被命名为黄氏憶人扇蟌,以感谢台湾的黄憶人先生慷慨捐赠模式标本...
“红彩真猎蝽对斜纹夜蛾幼虫捕食行为及室内扩散能力的研究”揭示,猎蝽成虫取食时间随斜纹夜蛾龄期增加而增加,猎蝽成虫和4-5龄若虫捕食能力最强,龄期越大扩散能力越强。该成果10月28日发表在《中国烟草学报》2016年第5期上。
昆虫通过嗅觉反应对寄主植物的化学信号进行识别,是研制昆虫引诱剂和驱避剂防治害虫的重要基础。近日,华南农业大学昆虫行为及调控研究团队联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林进添教授团队,发现了桔小实蝇触角上特异表达的气味结合蛋白BdorOBP83a-2是该害虫识别引诱化合物的靶标分子,研究成果 “BdorOBP83a-2 Mediates Responses of the Oriental Fruit Fly to ...
刘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1996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2001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2006年晋升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昆虫行为生态和化学生态。目前主要从事蚜虫与植物互作关系、昆虫行为与化学生态学、害虫行为治理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昆虫、令人惊声尖叫的小爬虫们,它们不再只是我们儿时玩伴藏匿在盒子里的“惊喜”,这些小虫子其实有着更为神奇的作用——监测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名为“开放蠕虫(OpenWorm)”的智能蠕虫项目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成功地模拟了蠕虫的肌肉收缩,这一收缩可以驱使模拟的蠕虫在模拟的水流中前进。
为了探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在南昌地区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在实验室和自然条件下系统调查了该虫的年生活史,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繁殖、性比及翅型分化的影响,及其越冬生物学。结果表明,灰飞虱在南昌一年发生4~7代。在18~32℃,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若虫的发育历期在18~28℃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但若虫的发育历期在30和32℃时显著长于28℃的发...
嘴壶夜蛾Oraesia emarginata (Fabricius)是危害水果果实的重要害虫之一,其成虫和幼虫取食不同的寄主植物, 可以作为理想的嗅觉研究模式昆虫。为了全面地了解嘴壶夜蛾的形态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本实验通过室内饲喂和红外摄像机观察,对嘴壶夜蛾各虫态的外部形态、发育以及昼夜活动节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嘴壶夜蛾的各龄幼虫可以通过体色,体表色斑的类型、位置和数量,以及腹足的数量进行区...
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了明确其季节性迁飞行为参数,本研究采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vertical-looking radar, VLR)及相关辅助设备的长期自动观测,结合基于GIS的大区环流和轨迹模拟,调查分析了2005年东北地区粘虫季节性迁飞行为。结果表明:粘虫在不同季节和夜间不同时间空中飞行高度具有明显差异,空中飞行行为受气象条件尤其是空中风场影响较...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是中国栎树类树种的主要蛀干害虫, 在吉林省和辽宁省主要危害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的主干, 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害。为了明确是否有信息化学物质参与到雄性成虫的配偶搜寻和识别过程中, 采用行为观测笼, 分别对栗山天牛雄虫的视觉和嗅觉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致盲...
在最为典型的互惠共生体系植物-昆虫育幼传粉系统中,植物和昆虫的繁殖都直接依赖于对方,联系两者的“信号”是维持该系统稳定共存的关键。榕树与其专性传粉昆虫榕小蜂组成了高度专一的植物-昆虫育幼传粉系统,榕树依靠榕小蜂传粉产生种子,并为榕小蜂提供繁育场所。在该系统中,榕小蜂只在榕树处于雌花期时进入果腔传粉并产卵,而只在雄花期的榕果内收集花粉。那么,榕树是通过发出什么“信号”指挥它的合作伙伴的呢?这一问题目...
2012年4月10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感觉信号调控线虫进食行为的中枢翻转回路解析》(“Dissecting a central flip-flop circuit that integrates contradictory sensory cues in C. elegans feeding re...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Cu2+对羽摇蚊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设定0.005、0.010和0.020 g·L-1 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试验,分别于试验24、48、72和96h时测定摇蚊幼虫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表明,Cu2+对羽摇蚊幼虫体组织CAT和SOD有明显影响,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GST活性在暴露72h后表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