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物化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免疫学 微生物分类学 真菌学 细菌学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41-255 共查到微生物学相关记录7171条 . 查询时间(6.164 秒)
应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邀请,美国微生物学会院士、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福建农林大学特聘教授Christopher Rensing于2023年11月13日-19日访问兰州大学并进行学术交流。
为充分展示真菌学及其交叉学科的最新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合作,推动真菌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发展及生命健康理论与技术的创新,2023年11月10-13日,由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菌物学会遗传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大学药学院承办,中国菌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微生物学会和重庆市生物信息学会协办的“首届全国真菌生命与健康前沿交叉学术研讨会”在重...
2023年11月2日至3日,2023年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WDCM)年会在深圳举办。此次会议以“在BT/IT时代促进微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主题,旨在促进全球微生物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会上还启动了全球“未培养微生物培养组”计划。
2023年11月22日,《免疫》Immunity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肠道上皮细胞多巴胺受体信号驱动雌性多发性硬化小鼠疾病进展》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嘉伟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宋昕阳研究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朱正江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
2023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深海偏顶蛤甲烷氧化内共生菌种内多样性及环境适应性进化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题为“Mosaic environment-driven evolution of the deep-sea mussel Gigantidas platifrons bacterial endosymbiont” 的研究论文在国际微生物学期刊《Microbiome》发表...
“中国益生菌健康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预防的日益增长的关注。然而,也存在一些挑战,产品质量不一致和标准相对滞后是两个主要问题。建立和加强益生菌产品的规范标准是确保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菌根是植物根系与土壤菌根真菌形成的共生体,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是两类最主要的菌根类型,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森林生态系统不同菌根树种的固碳特征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是“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关注的前沿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产酸的根瘤菌JY1?1及其应用,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筛选得到的根瘤菌JY1?1分离自牡蛎壳堆积物中的植物根际土壤,能够很好适应牡蛎壳堆积物环境,高效发挥活化钙、促进堆肥进程的作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本发明筛选得到的根瘤菌JY1?1可以加入到牡蛎壳?有机废弃物共堆肥中,加快堆肥进程,促进有机质降解,增加土壤肥力,具有作为功能微生物肥料的潜力,对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重...
为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关键有益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与80%以上的陆生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协助宿主植物吸收土壤养分,同时促进相邻植物之间的资源合作,提高植物群落生产力和多样性。
伯纳德·罗依兹曼博士是芝加哥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院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系病毒学方面约瑟夫雷根斯坦杰出贡献教授。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研究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同时,担任匈牙利科学院荣誉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任职于多家国家级顾问委员会,包括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重组咨询委员会(RAC),东北部与五大湖区精英中心等。
2023年11月6-9日,第五届伯杰氏国际系统微生物学研讨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伯杰氏国际系统微生物学学会 (BISMiS)、中山大学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塔里木大学等单位联合承办。
2023年10月30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Food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建东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Fossil-fuel-dependent scenarios could lead to a significant decline of global plant-beneficial bacteria abundance in soils by 2100”(20...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专利:一种菌株培养用的隔离设备。
地衣共生至少发生在4亿年前,对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构建和演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人类已认识的近2万种地衣型真菌中,90%与绿藻共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魏江春研究团队以绿藻地衣为研究对象,对菌-藻共生分子机制、驱动因素,以及共生稳态维持的群落组成进行研究,2023年11月15日取得系列成果。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专利:一株小串链霉菌XG40及其应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