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古人类学 >>>
搜索结果: 256-270 共查到古人类学相关记录542条 . 查询时间(1.664 秒)
在线提前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Nature),以封面亮点文章的形式,发表了我校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和剑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陕西寒武纪最早期的微型后口动物》。我校地质学系韩健研究员等在陕西南部宽川铺生物群中微型动物化石的研究中,发现了最古老的原始后口动物——冠状皱囊动物。这种成体仅1毫米的微型动物,被认为代表着显生宙最早期的微型人类远祖至亲。这一发现,将对人类早期...
2016年10月21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奖在北京颁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以及各部门领导同志在钓鱼台国宾馆向51位获奖科学家颁发奖牌和奖金,以表彰他们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周忠和院士主要从事中生代鸟类演化研究,在早期鸟类的系统发育、分异辐射、飞行演化、功能形态、个体发育、繁殖演化和生态习性分异等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大成果,填补了早期鸟类演化历史若干空白...
随着遗传学、考古学与古人类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深入,不同领域的学者采用多种手段对人类起源与演化进行研究,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成果。为了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推动我国古人类学研究步入国际前沿行列,人类演化与适应生存方式——遗传学、考古学与人类学交叉研讨会于2016年9月5-7日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举行。来自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华大基...
2016年9月9日下午,伊朗赞詹大学(Zanjan University)校长Khalil Jamshidi教授、副校长Abolfazl Jalilvand教授、国际科技合作部部长Esmail Karamidehkordi教授等一行来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所长、张兆群研究员、徐星研究员、刘俊研究员、张翼处长接待,并与外宾进行座谈。
考古学和古人类学一直是研究人类进化最重要的窗口,之后研究者从语言学、历史学、人类学的角度也曾研究过人类进化的某一个阶段。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开始进入人类学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理清人类起源、人类进化和迁徙过程,以及各个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很大贡献。
对考古遗址出土人骨的病理现象进行认定和研究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探索某些现代疾病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资料。近期的一项人类学研究显示,研究人员在大量的古人类遗存中发现了DNA的表观遗传基因印记(epigenetic mark),这可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远古时代疾病对人类的影响。2016年8月29日,古人类遗传学和疾病学学术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举行。美国科学院院士、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进化与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17年度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名额若干,具体通知请参阅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简章(http://admission.ucas.ac.cn/ShowArticle/Article/1beb211c-ea0d-4c97-b5ce-61efa7addfcd/ed190126-d375-46b4-88ca-...
1964年在陕西公王岭发现的蓝田人头骨的形态比周口店直立人和印度尼西亚爪哇直立人原始,其厚重的骨壁及较小的脑量,落入了早期人属成员的变异范围。最新测年结果将蓝田人的生存年代从原先普遍接受的距今115 万年提早到大约163 万年前,接近能人和南方古猿生存年代变异范围的下限,蓝田人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有确定年代数据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然而,早期研究主要是聚焦在其头骨的外表面的形态上,对其内部细致结构的...
最新一期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潘雷与法国、南非同行关于早期人属牙齿形态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借助高分辨度工业CT扫描技术,对南非出土的早期人属成员牙齿的内部三维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通过与南方古猿、尼安德特人及现代人牙齿的对比和分析,发现南非早期人属成员的牙齿釉质三维分布特征与晚期人属成员相同,而与同时代或较...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近日公布一年来(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文章的社会影响力得分(Altmetric score),中科院单位发表论文中得分前五名均为古脊椎所研究人员领导或参与的科研成果。Altmetric得分根据新闻报道(News outlets)、博客(Blog)、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维基百科页面(Wikipedia)和谷歌推送(Goo...
New bioarchaeolog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Nubians and Egyptians integrated into a community, and even married, in ancient Sudan,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from aPurdue University anthropologist.“...
2016年5月2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付巧妹和德国图宾根大学考古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Archae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Tübingen)科斯莫·波茨(Cosimo Posth)等学者撰写的论文《冰河时期欧洲的基因史》(The genetic history of Ice A...
2016年5月2日,《自然》(Nature)杂志以ARTICLE的形式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论文“冰河时期的欧洲人群历史”(The genetic history of Ice Age Europe)。文章第一作者付巧妹研究员与美国、德国、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同行合作开展了此项研究,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冰河时期的欧亚人群演化是否具有连续性,是否存在人群重组...
2016年5月2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为第一单位的论文《冰河时期的欧洲人群历史》。该研究首次在时空大框架下研究了51个末次冰期全基因组数据的欧亚个体,并首次展示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一段完整的人口动态变化情况。
2016年4月12日至15日,德国马克思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Prof. Svante Pääbo团队的分析平台负责人Rigo Schultz应邀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访问交流,协助古DNA实验室测序服务器平台的搭建工作。古DNA实验室测序分析平台可以独立完成样本的测序,数据的初步处理及后续的深入分析,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实验室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