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Nature相关记录2077条 . 查询时间(0.282 秒)
百合是我国重要观赏花卉,兼具食药用价值,其产值居于球根花卉首位。种球休眠调控是百合产业核心技术,直接影响植株营养生长、花朵品质和商品种球繁育周期。
近日,西南民族大学生物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在学术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自然通讯》(影响因子16.6)上发表了题为"Joint analysis of phenotype-effect-generation identifies loci associated with grain quality ...
突变是生物多样性和演化的最原始材料,对于突变规律的研究一直是探寻生命最基本规律的前沿领域。经典进化理论认为,突变随机产生,由自然选择决定去留,但二者之间的这种单向关系,难以解释普遍存在的突变冷点(如功能重要的保守基因)及热点(如高变异基因家族)。因此产生了两派对立的假说:(1)认为功能性基因本身存在某种保护机制来影响其突变产生的概率,从而导致这些基因在自然选择中更有优势,即功能性基因的突变率具有直...
植物在其生长的自然环境中极易受到病原菌的攻击,并且其应答病原菌的免疫反应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温度和湿度等环境的影响。一般在高温高湿下植物发病更加严重。虽然环境对植物免疫反应的影响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然而人类对植物如何在变化的天气条件下启动最合适的防御反应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应对病害的机制仍不清楚。福建农林大学何水林教授团队长期以来以辣椒、烟草和番茄等茄科作物为材料,研究植物协同应答高温和青枯菌侵染的机制...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手性功能分子合成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IF = 16.6)发表题为《Diversity-oriented Synthesis of P-stereogenic and Axially Chiral Monodentate Biaryl Phosphines Enabled by C-P Bond Cleavage》的研究论文。安徽...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孙浩团队在Nature子刊《自然-机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发表了题目为“Encoding physics to learn reaction-diffusion process”的论文。《自然-机器智能》期刊出版高质量的原创研究和评论,涉及机器学习、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广泛主题,探索和讨论这些领域对其他科学学科...
南昌大学法学院黄智宇副教授参与撰写的《中国环境公益诉讼》(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China)论文集近日由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出版社出版发行。黄智宇老师负责撰写第十三章,该章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公报案例和典型案例为对象,探讨了中国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生态修复责任司法适用问题。该成果是我院积极参与国际交...
2023年6月14日,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推出了聚焦中国营养研究的专刊,其中对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员访谈的相关内容发表在为什么中国饮食结构的改变对公众健康是一种痛苦一文中。
近日,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黄维院士、王建浦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环境友好型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将锡基钙钛矿LED效率提升至8.3%,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
2023年6月12日,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李猛教授和刘杨教授等人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了题为“Alternative Z-genome biosynthesis pathway shows evolutionary progression from Archaea to phag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并表征了Z碱基合成通路关键酶PurZ的变体PurZ0,揭示了PurZ0...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黄诚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曹禹课题组和上海科技大学朱焕乎课题组合作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Pregnane X receptor agonist nomilin extends lifespan and healthspan in preclinical models through detoxification functions的研究论文,...
2023年6月14日,《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李国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研究成果。该团队克隆到一个广谱抗病类病斑突变体基因RBL1,并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增强作物广谱抗病性且稳产的新基因RBL1Δ12,该基因在作物中高度保守,与传统抗病基因相比,可打破物种界限、普适性更强,具有巨大抗病育种应用潜力。
2023年6月15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赖锦盛教授团队以题为“A complete telomere-to-telomere assembly of the maize genome”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上在线发表了玉米全基因组所有染色体端粒到端粒完整无间隙组装结果,在复杂动植物基因组中第一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基...
盐碱胁迫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存活率与最终产量。水稻耐盐碱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研究水稻应对盐碱胁迫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网络,对于培育耐盐碱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2023年6月16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万建民院士团队在水稻耐盐碱研究上的新进展。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黄诚课题组与美国UT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童青春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The melanocortin action is biased toward protection from weight loss in mice的研究论文,揭示黑皮质素通路偏向性调节小鼠体重导致肥胖易感的神经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