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宇宙线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宇宙线物理学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3.162 秒)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宇宙射线的电荷耦合器件电荷转移效率在轨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同一天在轨暗场测试采集到的十幅图进行统计,得到十幅图中宇宙射线轨迹总数,然后统计每条宇宙射线轨迹在图像上经过的列数,找出每条宇宙射线轨迹中灰度值最大的像素,以该像素为中心像素,其上下左右各个方向上的像素灰度值逐渐降低,寻找各方向上像素的灰度值介于图像背景灰度值的1.5倍和中心像素灰度值之间的所有像素即为宇宙射线信号源覆盖...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专利:宇宙射线测量装置
首届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国际研讨会(简称首届LHAASO研讨会,The First LHAASO Symposium)于2023年5月29日-6月2日在四川成都、稻城举办。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四川天府新区宇宙线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四川天府新区宇宙线研究中心承办,西南交通大学协办。5月29日至6月1日在宇宙线研究中心召开学术报告会,6月2日前往稻城参观LHAASO观测站。
An international team of researchers has revealed new evidence on the nature of mysterious fast radio bursts (FRBs) – objects in space that produce brief, intense flashes of radio waves from distant g...
Multiphase gas structure is ubiquitous in our universe. Recent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large quantities of cool (10^4 K) gas are detected in the circumgalactic medium (CGM) of galaxy halos, which ex...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水切伦科夫探测器(WCDA)-水池工程日前荣获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监理协会颁发的“2020~2021年度四川省建设工程天府杯金奖”。
肖健,宇宙线、高能物理学家。湖南长沙人。1920年7月19日出生。1944年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1947年赴美留学,1950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研究院物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实验物理部副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是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民进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主要从事基本粒子物理实验方面的研究。早年对中性...
2023年2月13日上午,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入驻成都科学城活动顺利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学物理科学部、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科技厅、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新经济局、四川天府新区、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以及LHAASO合作组21家合作...
2023年2月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组织专家对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2023年度运行计划进行了评审。专家组由来国家天文台、云南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州大学、山东大学、广西大学、北京大学、紫金山天文台、理论物理研究所的14位专家组成。本次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院士担任组长。
2022年12月21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合作组利用超高能(>100TeV)伽马辐射研究暗物质物理,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Constraints on heavy decaying dark matter from 570 days of LHAASO observations”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并被杂志选为高亮论文,Ameri...
2022年10月9日21点17分(北京时间),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高能爆发探索者(HEBS)和慧眼卫星(Insight-HXMT)同时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编号GRB 221009A)。得益于高能所近些年在天地一体化观测能力建设的高速发展,尤其是LHAASO的成功建造和运行,占据了国际领先地位,使我国首次实现对伽马射线暴的天地多手段联合观测,并独家实现了从最高的十几太电...
2022年10月15日,中科院高能所的科学家利用“怀柔一号”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简称GECAM极目)发现一个跟神秘的快速射电暴相关联的X射线暴,并确认其来自银河系内的磁星SGR J1935+2154。 本次发现是人类第二次探测到快速射电暴的高能对应体,进一步证明磁星爆发过程可以产生快速射电暴,为深入理解快速射电暴的辐射机制和磁星的爆发机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数据。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国际合作组利用卫星前六年观测数据分析得到10 GeV/n到5.6TeV/n能段宇宙线硼/碳比和硼/氧比的精确测量结果,并发现能谱新结构,研究成果于2022年10月14日在线发表于我国综合类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上。
Millions of cosmic rays bombard the Earth’s atmosphere every second. These are naturally-occurring particles from outer space, which are extremely difficult to detect and measure. When they collide wi...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范一中、蔡岳霖及博士研究生唐天鹏,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运用自主研发的整体拟合方法,剖析W玻色子超重结果,发现此反常信号与暗物质存在很强关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