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理学 >>> 新陈代谢与营养生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新陈代谢与营养生理学相关记录38条 . 查询时间(3.02 秒)
本发明提供了肉豆蔻脑酸甲酯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代谢综合征或改善机体能量代谢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产品为药物、食品或保健品。本发明的研究表明,肉豆蔻脑酸甲酯(c14 : 1)可以激活遗传性肥胖db/db小鼠的棕色脂肪(BAT)的产热活性来消耗机体多余的能量,进而可以有效地改善遗传性肥胖db/db小鼠的肥胖症。
2024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高莹研究员应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方诩教授的邀请,做客“山海知微”系列论坛,作了以“营养代谢与人体健康”为题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方诩教授主持,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
2024年4月16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尚庆森副教授应邀参加“山海知微”前沿讲座,并作了题为“基于肠道菌群研究天然多糖的代谢和药理学机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翔教授主持。
2024年3月28日,由我学会代谢专业分会(以下简称“代谢分会”)主办的“代谢纵横”学术沙龙顺利进行。第五期沙龙的主题是“骨与代谢:跨器官间对话”。沙龙生动体现了代谢分会 “基础与临床融合” 的宗旨,临床和基础专家各抒己见,热情交流。沙龙活动通过网络会议室与平台直播方式开展,有745人出席网络会议室,2658人从平台直播间观看。
为落实好内蒙古大学部区合建各项工作,全面深化内蒙古大学与复旦大学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水平。从2021年开始,生命科学学院每年选派近20位左右全日制研究生(包括博士,硕士)前往复旦大学开展内蒙古大学-复旦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联合培养学生可自由选择加入了复旦大学相关优秀的课题组,在规定学制内全程在复旦大学进行学习和实验。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体液代谢组轮廓筛选糖尿病标记物的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体液代谢物进行分析得到代谢组轮廓,建立双重交叉验证筛选模型分析糖尿病人和健康人的代谢组轮廓,筛选糖尿病特异性标记物。双重交叉验证筛选模型在外层交叉验证中将代谢组轮廓分为模型集和测试集,在内层交叉验证中将模型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外层和内层中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内层中进行建模过程和初步的模型优化...
近日,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双江教授团队与合作单位团队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Gut commensalChristensenella minutamodulates host metabolism via acylated secondary bile acids”的研究论文,揭示小克里斯滕森氏菌等肠道共生菌通过产生新型次级胆汁酸——酰基胆酸,靶向肠肝信号轴调控...
2024年1月19日上午,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王文策教授应邀做客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共同主办的第50期整合生物学前沿论坛。此次论坛在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C205会议室举行,由我校陈振夏教授主持。
2023年12月16日,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免疫分会成立大会暨营养免疫与健康促进学术会议在哈尔滨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空军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按拼音字母排序,排名无先后)三十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2023年12月14-16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代谢专业分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代谢专业分会年会”于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代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融合,邀请了40余位代谢领域基础与临床的国际知名专家进行大会报告与专题报告,并开展青年科学家论坛,旨在推进代谢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为广大从事代谢研究的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2023年11月29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陈国勋教授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维生素A在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中的作用》的学术报告。该讲座系水生所创新系列讲座2023年第24期。
约翰·罗杰·斯彼克曼(John Roger Speakman),动物生理学家。1958年11月生于英国曼彻斯特市李镇,英国国籍。1984年获得英国斯特灵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英国阿伯丁大学教授。2004年当选苏格兰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2011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脂质代谢网络动态研究的方法,该方法是基于稳定同位素标记辅助的脂质组学,并结合非靶向的同位素异构体筛选。其特征在于,结合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细胞、动物或人体的实验,高分辨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igh?resolution-UHPLC-MS)的脂质组学分析,非靶向的同位素异构体筛选,在获得静态脂质代谢指纹的同时,可以捕获包含其中的动态代谢过程(如脂质分子的合成、转化、分解等过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氧代谢参数估测方法和系统
机体为了应对长期饮食摄入减少和体重降低,机体自发性降低能量消耗,这种代偿性的能量消耗降低被称为“适应性生热效应”,是减重过程中引发体重反弹的重要机制。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抑制减重反弹的激素。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期刊上,标题为“GDF15 promotes weight loss by enhancing energy expenditure in muscl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