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宗教学 >>> 基督教 >>> 圣经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圣经学相关记录42条 . 查询时间(2.225 秒)
郑海娟《古新圣经残稿》:乾嘉年间,法国来华耶稣会士贺清泰(Louis de Poirot, 1735-1814)将拉丁文武加大圣经译为白话汉语,并添加注解,计一百万字有余,名为《古新圣经》。本书以上海徐家汇藏书楼所藏《古新圣经》抄本为基础,兼参照香港思高圣经协会及台湾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所藏相关抄本,点以句读、加以校勘而成。
《圣经文学研究》(第24辑2022年春)是2022年1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工、程小娟。
俞艳庭,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生课程: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专题、先秦两汉文学概论、文学文献学。本科生课程:新闻采编实务、广告学、中外广告史、《诗经》导读。科研方向:先秦两汉文学、传统经学(重点是《诗经》学)、秦汉史学理论。获奖:论文《两汉政治与三家诗的命运》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1年);专著《两汉三家〈诗〉学史纲》获山...
《天府新论》(图)     天府新论  政治  哲学  经济  法律  公共管理  社会学       2017/3/30
《天府新论》是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杂志。它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鼓励创新之见,以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为宗旨。《天府新论》发表国内外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公共管理、社会学、文化、文学、历史、科教等社会科学研究论文、书刊评论、观点综述,是了解国内外社会科学学术界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证、新成果和新趋势的重要窗口。学术性、创新性、探索性、综合性为该刊主要特色...
查常平,笔名西美正,1966年生,重庆长寿人。博士,批评家、人文学者。1987年在四川大学、1990年在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日语、美学、基督教,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学术方向为艺术评论、历史逻辑、圣经研究,能够使用英语、日语、希腊语等多种语言进行学术研究工作。人生定向为以信仰为基业、以教师为职业、以学问为志业、以批评为事业、以翻译为副业;以原创性的逻辑历史学阐释人类历...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公布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张荣明教授主讲的“诸子的智慧”和公共英语教学部李霞副教授主讲的“《圣经》与欧洲文明”入选。截止目前,我校入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已达15门。
近日,由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协办的“经典与东西方解经传统——第十二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Founded in 1880, the 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is the oldest and largest learned society devoted to the cri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Bible from a variety of academic disciplines.* As an internat...
现在很少有人谈圣经政治哲学,因为《新约》中只有少数几条关于政治与宗教关系的教导(马太福音22:21,罗马书13:1-7),而《旧约》记载的以色列王国历史似乎与现在所知的中东地区古代王国无异,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论可言。为了解除这种观念的遮蔽,有必要重温这样的历史事实: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三部开山之作--霍布斯的《利维坦》、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和洛克的《政府论》,都依据了圣经诠释而奠定它们的理论基础。...
作为市校合作成果之一的《思考杭州——为品质之城资政建言》一书,日前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集合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杭州市政府政研室合作共建的公共管理中心合作四年来的重要理论成果,选取71篇调研或咨询报告,其中由浙大城市学院教师完成或参与的占50%以上。该书为大16开本,分上下两册,共计156万字,为市政府领导决策做出重要的参考作用。
在 19世纪,中国最大的一项翻译工程大概要算是《圣经》翻译了。从 19世纪 20年代到60年代,先后有五种《圣经》中译本由新教宣教会完成并出版问世。本文所讨论之《圣经》委办本,亦涉及许多传教士和他们的中国助手。围绕《圣经》中译之方法,传教士之间发生了激烈争吵。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究竟是绝对忠实于希伯来和希腊原文,还是要保证中国读者能够读懂接受。争论的第二个焦点在于中译本的文言水平(白话《圣经》中译...
Keys to the Bible     Keys  Bible       2009/11/27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Bible and its meaning, it is essential to have recourse to the ideas of both symbolism and revelation; without an exact and, in the measure necessary, suffic...
基督教东传是白话文学运动的重要源头,基于传教的现实需要,19世纪早期,传教士们将《圣经》译为中文,并创办报刊杂志,撰写传道小说。由此,白话文《圣经》的翻译与传播以及传道小说的撰写可以视为后来白话文学运动的先声。这一系列的话语实践对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诞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研究在亚洲经典的传统中,圣经被解释和接受的历史,是亚洲的圣经学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本文建议采用跨文本解释学的方法来处理圣经在亚洲文化传统中的处境化问题,即同样认真地对待圣经和本土经典,并以创造性的方式使两种文本相融合。在这一过程中,读者视域将得以拓宽,并于两种文本的汇合处形成他们的身份。本文特别地选取庾信的《哀江南赋》与圣经《哀歌》为例,进行跨文本解释的尝试。本文比较了它们对灾难原因的解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