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中国语言 外国语言 文学 艺术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 应相关记录287条 . 查询时间(0.146 秒)
2024年1月4日上午,曾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张先堂研究员应邀作“敦煌莫高应藏经洞封闭原因‘供养说’”主题的讲座。讲座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418会议室顺利举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勇(子开)任讲座主持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翎任讲座与谈人。
【2023年11月29日】学术讲座:应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及艺媒学院邀请,科学艺术家赵闯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学交流。
应洁琼,现任科研处副处长、学科与硕士学位点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博士,应用外语学院教师。
“小花朵创作大赛”和“儿童文学动漫推优”的首批成果,近日在浙江瑞安第二届儿童文学动漫周上发布。
儿童文学是伴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儿童文学在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人的改造”这一重要责任。1921年1月,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一文中就提出:“人类社会底根本改造,总当从人底改造做起,而人底根本改造更当从儿童底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做起。”在郭沫若的笔下,对儿童进行“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的文学就是儿童文学。
2022年12月16日16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主办的“前言·探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名家讲座”系列又一次在腾讯会议顺利举办。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路应昆老师与大家分享《明清南北曲的“改调歌之”》。贾国平所长、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与音乐学系师生、音乐学研究所的在站博士后,以及吕梁学院的师生均参加了本次讲座。
为因应全球“汉语热”,中国辞书出版重镇商务印书馆推出的《JUZI汉语》App日前在苹果、安卓等各大应用市场正式上线发布。
《显应桥宝卷》是一部在清末民初的吴方言地区流传极广的时事故事宝卷。其产生极有可能与“卖朝报”“说因果”这两种早于宝卷出现的民间说唱文艺有关。作为一部时事故事宝卷,《显应桥宝卷》的叙事框架虽与现实的事件发展脉络基本一致,具体的情节展开却通过“简化”与“增饰”这两种文艺化策略,呈现出更符合普通民众审美的通俗文艺作品风貌。一些不见他载的人神互动情节也是《显应桥宝卷》叙事的一大特殊之处,这应与此卷在信仰仪...
2021年9月,在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式获批开办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
石一枫的长篇小说《漂洋过海来送你》(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讲的是一个胡同少年第一次踏入这个互联世界的故事,他在其中完成了九死不悔的追寻历程。石一枫用“素朴”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正常而应然的文学世界,给人们抚慰和信心。
2022年“六一”儿童节前后,网上惊爆出人教版小学教材“插图事件”。这些插图的问题包括: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画风诡异,有的地方突出了一些毫无必要的性别细节等等,引起社会舆论强烈反响。网上大多都是反对的声音。当然也有个别人从艺术的角度认为这是“大惊小怪”,艺术就应该“百花齐放”;也有个别人认为应该叫孩子从小得到“多维度的教育”,云云。这就叫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作为课本插图,人民大众究竟反...
诗人陆游说得好,“读书有味身忘老”。读书是老年人最长久的陪伴。通常而言,老年人属于“有闲阶层”,特别是接受过一定教育的退休老人,不仅拥有大量闲暇时间,而且经济压力较小,最具备从容阅读的条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多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多人,占13.50%。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为21%,65岁以...
“传统文化不应一味深藏不露、矜持内敛,而是要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越来越亲民的路径,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杨俊说。作为一名资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今年带来了题为《完善人才保障机制促进湖北地方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杨俊指出,和其他艺术不同,戏曲是现场艺术,这对表演者提出了更...
2021年12月16日晚,应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邀请,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带来了一场题为《对外话语能力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线上学术报告。讲座由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赫琳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师生近两百人聆听了本次讲座,也吸引了不少校外人员旁听。该讲座也是语情中心主办的“语言规划与国家话语能力建设”系列讲座的第六讲。
文艺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勘寻与艺术表达,必须始终以人作为观照的中枢,在铺陈情节、演绎故事和塑造人物中抓住对人思想内涵的表达和精神内核的发掘,凸显对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创造之美的开掘与展示。只有这样,故事情节才会有魅力,人物形象才会有活力,作品内容才会有张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