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气候学 N=20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4 秒)
在赤道太平洋,信风引起的强烈上升气流形成了东太平洋冷舌。东太平洋冷舌的海表温度(SST)变化对全球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观测数据质量较低,目前关于20世纪东太平洋冷舌SST变化的情况仍存在较大争议。HadISST和Kaplan SST数据表明,冷舌在20世纪期间存在长期降温趋势,而ERSST和COBE SST数据集则显示20世纪冷舌快速变暖的趋势。热带海域广泛分...
沙尘暴是我国主要的灾害之一,对国民生产生活活动和身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同时,沙尘气溶胶作为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辐射、冰云、风尘堆积和海洋碳循环均有重要作用。另外,沙尘暴活动作为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器,也是认识地球系统演变的“一面镜子”
沙尘暴是我国主要的灾害之一,对国民生产生活活动和身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同时,沙尘气溶胶作为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辐射、冰云、风尘堆积和海洋碳循环均有重要作用。另外,沙尘暴活动作为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器,也是认识地球系统演变的“一面镜子”。
近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了解到,《2020年西藏冬季气候公报》发布。《公报》指出,2020年冬季(气象学上2020年冬季为2019年12月—2020年2月)西藏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6℃,为近20年冬季平均气温最低的一年。此外,2020年冬季西藏平均降水量为17.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2%。
南极洲气温再创新高,达到20.75℃!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14日报道,研究人员称,近日南极西摩岛上一个监测站记录下20.75℃的高温,这是南极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测得的最高气温,也是该地区气温首次突破2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院重点实验室马柱国研究团队的段建平副研究员,联合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武培立博士等国内外10位共同作者,从气温的季节性变化(夏-冬温差)入手,利用观测资料、树轮等代用资料和气候模式资料检测了人类活动对气温变化影响的早期信号及开始时间。研究发现,观测资料显示的气温季节性弱化,实际开始于19世纪 60-70年代,而且同步地发生在了青藏高原、欧洲甚至北半球的中高纬...
观测资料分析表明,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了年代际突变, 在1999~2010年期间降水异常从以往的经向三极子型分布变成了经向偶极子分布, 形成了“南涝北旱”(除长江沿岸地区)的特征; 中国东部这次降水的年代际突变与东亚上空对流层环流及散度、垂直运动以及整层水汽输送散度的经向偶极子型年代际异常分布相对应. 并且, 本文还从大气内动力和热力过程讨论了1999~2010年期间东亚地区...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1月10日报道,一批世界范围内的权威气候专家表示,近期横扫大半个北半球,让多个国家深陷严寒困扰的“异常”气候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趋势的开端而已。而且,这一趋势可能持续20至30年之久,使全球经历一个“迷你”型的“冰河世纪”。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些美轮美奂的图片展现的是澳大利亚大堡礁。这种天然结构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其边缘镶嵌着绿色和深蓝色绿松石,令人目不暇接并心生震撼,可谓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奇迹。然而,我们的孩子可能永远也无法亲眼见到这个奇迹。专家们表示,我们能够留给后代的可能就只有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图片,提醒后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一种结局不得不让人感到悲哀。
利用1961~2000年辽东地区13个观测台站的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辽东地区降水和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并利用高桥公式计算出辽东地区的蒸发量,得出了该地区蒸发量和降水蒸发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利用干燥度指标研究了辽东地区气候干旱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40 a来辽东地区气候变化呈暖干变化趋势,即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尤其以20世纪90年代变化最为明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加剧变暖,已为世人所瞩目.利用代表性较好的全国160个站1951~1999年逐年逐月气温资料,分析了80年代以来我国年和四季温度的变化,发现中国的气候变暖表现为非均衡响应,区域和季节差异颇大.在区域变化上有“北暖南冷”的趋势,在季节变化上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并从数理统计学角度,对温度变化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出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达到了95%以上的信度水平.同时根据335个站...
本文通过对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多发区及其下风方向的敦德、马兰和崇测等冰芯记录和红缄淖湖泊记录中有关沙尘天气发生频率指标变化的分析,揭示出我国北方20世纪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呈减小趋势。认为西风环流强度和降水量变化是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指出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的我国北方沙漠化面积的加速扩大,将是沙尘天气大规模发生的巨大隐患。
考虑不同排放情景和各种强迫因子分别组合3组试验,对试验结果采取多模式集合,并把3组数值试验模拟的20世纪中国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与观测序列作对比,对20世纪中国气候变暖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中国气候变暖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和硫酸盐气溶胶有密切的联系,尤以近50 a更明显。当模式综合考虑多种外部和内部强迫因子时,所模拟的20世纪中国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最接近实际观测。归因分析中还强调了海洋的重...
20天全球气温异常监测          2008/1/18
根据气候中心全球气温滚动监测显示,最近20天(2005年4月29日至5月18日),欧洲北部和中部、中西伯利亚经贝加尔湖至锡霍特山脉和长白山、青藏高原大部、北美洲中东大部和东北非局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西西伯利亚经巴尔喀什湖至中国西北部和中东部、中南半岛中东部、俄罗斯中北部、北美洲西北部、西北非、澳大利亚大部气温偏高。 2005-5-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不断完善、国际大型外场观测试验的成功实施以及高性能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为气候模式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近20年来气候模式的复杂程度和模拟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目前已成为研究全球和区域气候的形成及变异、气候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全球变化等的有力工具。对气候模式(包括大气环流模式、陆面过程模式、海洋环流模式以及区域气候模式)的主要发展进行综合评述,并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