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 共查到植物学 碳源相关记录6条 . 查询时间(0.247 秒)
2023年8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王涛/董江丽教授团队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发表了题为《豆科植物特有的能量感受器SnRK1促进苹果酸供应给类细菌进行共生固氮》(Legume-specific SnRK1 promotes malate supply to bacteroids for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结瘤共生固氮体系是自然界中固氮效率最高、农业生产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固氮系统,对保持农业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和碳汇有重要意义。共生固氮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水化合物,然而,豆科植物如何依据光合产物供应情况调整根瘤固氮反应速率的分子机制尚待揭示。近期,河南大学研究团队于2022年12月2日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题为“Phosphoenolpyruvat...
基因组生物学及其未来发展论坛(网络报告):大豆根瘤中能量状态通过调节碳源分配控制共生固氮的机制(2022年12月8日16:00)。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团队(PI:刘占锋研究员)基于凋落物和根系去除野外控制实验平台,以南亚热带人工林(尾叶桉林和厚荚相思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凋落物和根系去除对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发现:(1)持续去除凋落物(6年)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0-10cm)的有机碳含量,但是根系去除对土壤有机碳的效应不明显;(2)凋落物去除显著降低了表栖类蚯蚓(Amynthas sp.)和内栖类...
本研究以内蒙古柽柳(Tamarix chinensis)嫩枝为外植体, 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碳源(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淀粉)及不同浓度(10、20、30、40 g·L-1)的蔗糖, 研究柽柳丛生苗生长量和次生产物含量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碳源及蔗糖浓度均对柽柳丛生苗生长量和次生产物积累有显著影响, 其中, 适合柽柳丛生芽生长的碳源为蔗糖, 最适蔗糖浓度为10 g·L-1, 培养35...
微生物油脂又称单细胞油脂,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将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碳源转化为菌体内大量储存的油脂。与其它生物柴油的原料油相比,微生物油脂生产周期短、不占用耕地和淡水资源且可规模化管理和生产,因此成为生物柴油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开发高油脂含量微生物资源、增加微生物的油脂产量、降低微生物产油成本等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共识。葡萄糖是微生物油脂生产常用的底物,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本太高。为降低微生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