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植物化学 酶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725 秒)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立高效解析植物糖基转移酶功能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赵乔团队于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Glycosides-specific metabolomics combined with precursor isotopic labeling for characterizating plant glycosyltransferases的研...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黄胜雄团队从托酚酮吡啶生物碱rubrolones的rub基因簇异源表达菌株中分离得到了系列新的托酚酮环上三个双键被还原的化合物(图1B),晶体数据和手性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其中一个化合物为外消旋体。作者在生产托酚酮吡啶生物碱的rub和ist两个基因簇(图1A)中定位发现黄素依赖酶RubE7/IstO可能与上述化合物的形成有关。体内外的基因敲除、互补和前体喂养实验确认基因簇...
2021年12月8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晓亚研究组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A unique flavoenzyme operates in ubiquinone biosynthesis in photosynthesis-related eukaryotes的科研论文。该研究鉴定了真核生物线粒体中辅酶Q合成途径的苯环6位羟化酶CoqF,发现CoqF广泛存...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马来亚大学、成都大学、中山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期刊《Food chemistry》(中国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7.514)上发表题为“Pomegranate peel-derived punicalagin: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purification, and its α -glucos...
2020年1月13日,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晓亚研究组题为“Aromatiz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by a specialized detoxification enzym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糖代谢解毒酶乙二醛酶I能够催化植物天然产物的芳香化。植物和微生物中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天然产物)含有...
2019年12月27日,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肖友利研究组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Katayoon Dehesh研究组题为 “Uncovering the functional residues of Arabidopsis isoprenoid biosynthesis enzyme HDS”的研究论文。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某些外界胁迫的影响下MEcPP在植物体...
近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何川/贾桂芳课题组在高等植物N6-甲基腺嘌呤(m6A)动态可逆调控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以“ALKBH10B is An RNA N6-Methyladenosine Demethylase Affecting Arabidopsis Floral Transition”为题,发表在The Plant Cell (DOI: https://doi.org/...
四吡咯代谢途径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如人体内的血红素以及植物的叶绿素都经该途径合成,对包括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内的生命活动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RNA编辑是真核生物的一种重要调控方式,可在基因序列不变的情况下产生蛋白质的多样性。之前,人们尚不清楚四吡咯代谢途径与RNA编辑两个迥然不同的过程之间存在的联系。
利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 对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地黄属 Rehmannia 6种植物和崖白菜属Triaenophora 2种植物共52份材料进行了7个酶系统的等位酶分析。在7 个酶系中共检测到18个清晰位点和45个等位基因, 多态位点为17个; 并将遗传学数据用软件Biosys-1进 行分析, 结果表明: 同种内个体间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同质性, 而不同种的...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电泳分析了杨属全部5个组26种又3变种,及其他欧 美杨无性系、人工种间杂种的阳极同工过氧化物酶。实验表明,叶柄和茎的酶谱 相当稳定。整个酶谱分5组。c组酶为整个杨属所共有。b组只限白杨组各种, 而且只有白杨组才缺乏a组各酶带。d组酶带最多、最复杂,充分显示出种的专 一性。根据酶谱可以鉴定种、变种,甚至某些无性系。看来,杨属植物在形态进化的同时,发生了过氧化物酶的分歧。
目的是以烯醇式丙酮酸转移酶(EPT)为靶点筛选其抑制剂,以期寻找抗细菌活性样品。实验是在96孔酶标板上对来源于169个科、560个属、916种动植物2490个提取物或分离部位样品在EPT模型上进行了批量筛选。结果表明在96.15μg/ml浓度下发现了来源于80个科、169个属、218个种的309个样品有活性,其中14个样品的IC50小于10.00μg/ml,40个样品的IC50在10.01~30....
利用经历过污染时间长度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的各4个种群进行高低温胁迫后,测定其叶片SOD酶活性,根据其变化分析经历污染后的种群抵抗温度胁迫的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污染经历的延长,各玉米种群的抵抗高低温胁迫的能力均有增加,玉米对污染及温度胁迫的适应呈现一定的协同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