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铜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116 秒)
本发明涉及一种26面体结构钛酸铜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用于制备CaCu3Ti4O12的氧化物原料TiO2、CaO和CuO在高温下溶于NaCl和Na2HPO4的共熔体系中,Ca2+、Cu2+、Ti4+离子以10?5-10?8cm2/s的迁移速度重组形成26面体结构的CaCu3Ti4O12。该方法具有原料种类少,操作方法简便,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等特点,在利用熔盐法制备不同形貌四元结构化合物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长纳米线结构和纳米带结构钛酸铜钙的可控制备方法,该方法中用于制备CaCu3Ti4O12的氧化物原料TiO2、CaO和CuO,在高温下溶于NaCl和KCl的共熔体系中,Ca2+、Cu2+、Ti4+离子以105-108cm2/s的迁移速度重组形成纳米线结构和纳米带结构的CaCu3Ti4O12一维材料。该方法具有原料种类少,操作方法简便,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等特点,所制备的超长...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烷稳定的荧光铜团簇的制备方法及用途。该方法采用一种在工业中常用的硅烷偶联剂,2‑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稳定剂,利用其巯基官能团与铜的较强亲和力,以及氰基硼氢化钠适中的还原能力,以还原铜盐来生成硅烷保护的荧光铜团簇粒子。该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无需额外表面活性剂或惰性气体保护、成本较低的特点。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获得的铜团簇基本由4‑9个铜原子组成,在波长为375...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金催化剂设计与选择氧化研究组(DNL0809组)黄家辉研究员、刘超副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动力学研究中心(1102组)樊红军研究员等合作,在铜纳米团簇的可控合成和结构解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提出了溶剂介导沉淀合成原子精确铜纳米团簇的新策略,并揭示了其晶体结构和独特的光学性质。
铜制扶手等产品由铜材料制造,但铜材料的用量较大,价格较高,难以普及。为解决这一问题,镀铜技术受到关注。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与大阪大学、山崎马扎克公司和岛津制作所合作,开发出了利用高亮度蓝色半导体激光器,高速、精密地镀铜的混合式复合加工机。新开发的加工机配备由3台200W高亮度蓝色半导体激光器构成的600W级多光束加工头,可在激光聚焦点实现高功率密度,向不锈钢和铝等金属材料镀铜...
以Fluent 6.3为计算平台,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铜结晶器下浇注温度和拉坯速度等参数对高速钢复合轧辊连铸坯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探求了适宜的连铸工艺条件,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拉坯实验. 结果表明, 拉坯速度和浇注温度是决定铜结晶器下辊坯能否顺利拉出和界面结合质量好坏的两个重要参数. 提高浇注温度和增大拉坯速度都利于实现两种金属之间的冶金结合. 但随着高速钢浇注温度的提高和拉坯速度的增大, 辊...
通过分析当前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存在的各种问题,用粉末冶金法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受电弓滑板. 该滑板由铜、碳纤维和石墨等构成. 首先分析了成形压力、烧结温度对滑板性能的影响,然后对其导电性、摩擦、磨损性能及冲击韧性进行检测并与当前正在使用的受电弓滑板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该新型滑板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铜含量78%,碳纤维含量2%,石墨含量15%,添加剂含量5%,成形压力为200 MPa,烧结温度为8...
以Mn-Cu合金为前驱体合金,在0.1 mol/L HCl 溶液中自由腐蚀去合金化成功制备出纳米多孔铜,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去合金腐蚀前后样品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n-Cu合金在0.1 mol/L HCl 溶液中发生锰的选择性溶解,制备出的纳米多孔铜呈3维网络状均匀结构,平均系带尺寸53 nm,平均孔径尺寸为140 nm。
总结了纳米晶体铜的各种制备方法,并将其划分为粉末冶金法、电沉积法及强烈塑性变形法3类,对于各类方法均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纳米晶体铜的力学性能作了全面的分析,指出各种内在及外在因素都会影响到纳米晶体铜最终的力学性能。
以AgNO3为主盐,采用直接置换法初步制备了包覆型纳米铜-银双金属粉末,分析了工艺条件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铜-银双金属粉末为包覆型结构,平均粒径约70 nm,分散性较好,表面银的原子分数达到74.28%。在洗涤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保护剂,有效解决了纳米铜粉的氧化问题。
该发明在该氯化物电解质中加入Cu_2O的结晶生长抑制剂Cu_2O的结晶中心,或含结晶中心的载体,另一种纳米材料,并控制电解液中氯化物盐的浓度、碱的浓度、电能电量和电解温度,可获得粒径<100nm的Cu_2O粉体,或带载体的纳米Cu_2O,或纳米复合材料,如纳米Cu_2O-碳纳米管,Cu_2O-纳米二氧化钛。
本发明涉及纳米晶体金属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超高强度超高导电性纳米孪晶铜材料及制备方法。利用电解沉积技术制备,制备出高纯度的多晶体Cu材料,其微观结构由近于等轴的亚微米300~1000nm晶粒组成,在晶粒内部存在高密度的不同取向的孪晶片层结构,取向相同的孪晶片层之间相互平行,孪晶片层的厚度从几个纳米到100nm,其长度为100~500nm。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性能优异。该材料室温拉伸时屈服强度可达...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液氮温度下动态塑性形变法(LNT-DPD)制备的块体纳米孪晶铜在不同形变量下的微观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经LNT-DPD处理后, Cu呈现复杂的微观结构特征:由高密度的纳米尺寸形变孪晶片层团簇、纳米晶组织和含有较高密度位错结构的粗晶组织交错分布组成;其形成机制可归因于形变孪晶与剪切带共同作用的结果. 揭示了经LNT-DPD处理的Cu的超高拉伸强度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
由河南金龙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金属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联合承担的“铜合金管材铸轧加工技术”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引导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部150万元的经费资助。  其中由我所承担的铜合金管材三辊行星旋轧、铜合金管材多道次连续拉拔过程(二连拉、盘拉)计算机模拟以及铜管铸轧加工过程专家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进展顺利,在深入研究铜管加工的旋轧大变形加工、铜管多道次拉拔技术、铜管拉伸摩...
由河南金龙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金属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联合承担的“铜合金管材铸轧加工技术”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引导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部150万元的经费资助。其中由我所承担的铜合金管材三辊行星旋轧、铜合金管材多道次连续拉拔过程(二连拉、盘拉)计算机模拟以及铜管铸轧加工过程专家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进展顺利,在深入研究铜管加工的旋轧大变形加工、铜管多道次拉拔技术、铜管拉伸摩擦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