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水产学 >>> 水产保护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产保护学相关记录738条 . 查询时间(5.109 秒)
水蛛又名银蜘蛛,全身长满的防水绒毛就会附着许多气泡。是池塘里常见的浮游动物。如果水蛛大量繁殖,水色会变清,虾苗容易应激;同时虾苗也会因缺乏开口饵料导致生长缓慢;一些大型桡足类甚至还会咬伤虾苗,增加虾苗感染细菌的几率;另外,水蛛也常会携带虾蟹多发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白斑病毒、IHHNV、弧菌等。因此在有水蛛的池塘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近日,研究生院根据《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励办法(2021年修订)》(沈农大研究〔2021〕29号),经个人申报、校外盲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荐、学校专家小组评审等环节,评选出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30篇,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32篇。我院4名博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名硕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4名专业硕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专业学位...
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水生动物医学团队现有成员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科研助理1人,现有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邹钧),湖南省"芙蓉学者"青年学者1人(高志鹏),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高志鹏)和湖南农业大学"神农学者"青年英才1人(高志鹏)。团队主要围绕水生动物重要疾病病原学、免疫学、绿色渔药创制和疾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开展相关研究。
2024年3月21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李颜颜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Lipids remodeling and transport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系水生所创新系列讲座2024年第2期。
2024年3月13至14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牵头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和淡水渔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高产高抗优质鲫鲤新种质创制及突破性新品种培育”“大水面生态渔业保护与利用技术”和“虾贝参蟹绿色优质养殖营养调控机制和精准饲料技术”3个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武汉召开。项目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的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科研骨干代表等100余人...
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资源及产业优势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促进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进一步深挖黑龙江省渔业发展优势潜力,不断壮大渔业经济,助力黑龙江渔业振兴,2024年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水生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梁琼梁琼出席了签约仪式。
郝翠兰,女,汉,1987年11月出生,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廖小林,男,汉族,湖南澧县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鱼类保护生物学与生态基因组学。现任湖北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专家库高端专家、中华鲟保护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专家。2014年入选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第三、四层次人选,2016年获得中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技术奖,2018年入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2023年入选水利部长江水利...
杨星,男,汉族,1987年4月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民建会员,副研究员,现任民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支部副主委。
入秋之后气温逐渐下降,适宜的温度既适合鱼类的快速生长,同时也适合寄生虫的快速滋生和繁殖。根据往年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在秋冬交替时节,大概率会发生寄生虫病,尤其是小瓜虫病极易爆发流行,不仅危害养殖鱼类健康,也给养殖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刘亚,女,汉族,1982年3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副研究员,现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保护和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工作。参与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稻-渔耦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十四五”育种攻关等省部级重大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渔业科学数据中心观测检测任务1项、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院青...
何斌,男,汉族,197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副研究员,院青年领军人才,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四川省“三区”科技人员。2003年毕业于西南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现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以及涉水工程对水生生态影响评价工作,主持完成了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子课题《岷江和大渡河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
近日,中国水产学会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十佳”优秀科技论文遴选工作,这是在水产类科技期刊领域中首次开展的优秀科技论文遴选活动。经过申报推荐、形式审查、学科同行评审、评审委员会终审和学会常务理事会审定,从中国水产学会期刊分会所属30家会员单位推荐的105篇科技论文中,遴选出2021年度“十佳”优秀科技论文10篇,其中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疫苗研发与鱼类细菌病防控创新团队”成员发表的论文《罗非鱼无乳链...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且具有多种营养价值,同时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它也会残留重金属镉。在从池塘到餐桌的整个过程中,养殖模式和膳食方式也会对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波动产生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风险与收益博弈模型来评估养殖模式和膳食方式对中华绒螯蟹膳食安全的影响。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鲤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