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问题理论 >>> 民族心理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民族心理学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4.484 秒)
甘肃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年出版专著情况统计表。
万明钢,教授、博导,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他的研究方向:跨文化心理学,少数民族心理与教育。主要论文:1.高承海,万明钢.(2013).民族本质论对民族认同和刻板印象的影响.心理学报.45,231-242。2.万明钢,刘海健.(2012).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从政策法规体系建构到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教育研究.(08),81-87。3.杨宝琰,万明钢.(2011).乡村青少年基督徒的文化冲突与文化...
2017年6月24-25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心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民族心理学研究中心与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青海省心理学会联合承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心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暨“民族心理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学术论坛在青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天...
采用情境实验法和故事补全任务, 考察双向偏见引发冲突情境下的自我归类对景颇族、傣族与汉族初中生的民族社会化觉察的影响。结果表明, 作为冲突事件的当事者, 景颇族学生和傣族学生觉察到的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及促使不信任等民族社会化信息存在差异; 景颇族、傣族和汉族学生的自我归类存在差异; 自我归类对促进和睦、文化社会化与报告权威等信息的觉察的影响亦存在民族差异。在双向偏见冲突情境下, 三族学生的自我归...
Herbert G. Ruffin I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story and African American Studies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terests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fricana Studies; California History; Digital History; Pub...
吉木哈学,男,1979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文学学士,2009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这个国家在审视外部世界时,带着某种沮丧的超然。”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戴维·皮林认为,日本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平衡之道。“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它的态度是一种紧张的顺从。甚至在面对韩国时,日本都有一丝艳羡之情,这个昔日殖民地的工业发展正迅速赶超日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韩国社会也更为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改变。”
苗族基于平等思想上的万物有灵观念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并成为其环境伦理的认识论前提,因此,在建筑活动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时候,他们以协商的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乌兰夫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工作思想,并在实际领导工作中不断发展和升华,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丰富了内容,为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名单,由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徐黎丽教授为首席专家投标的《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研究》获批准立项。
论彝族的荣辱观     彝族  荣辱观       2008/11/3
彝族是一个文明古老的民族,她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她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中包含了一整套别具特点的荣辱观。而荣辱观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该民族的兴衰成败。正确的荣辱观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彝族有许多优良的荣辱观。彝族认为,人和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知道光荣与耻辱,动物则不知道光荣与耻辱。”所以彝族从幼儿时就开始进行荣辱观的教育,使每一个彝人从小就懂得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从而树立正...
李静,女,1963年12月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并获学士学位,1997年获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在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攻读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民族心理学,2005年获博士学位。
库少雄,男,1964年9月出生于湖北,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武汉建材学院(今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后任教师、记者。199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9-2000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学习。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硕导、副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应用社会学、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
韩忠太, 山西长子, 汉族,1982年1月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现为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心理学、心理人类学。
审美心理从广义讲是一种审美意识,就是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式。而民族的审美心理则是积淀在一个民族心灵深处的审美意识。这种意识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对民族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周易》作为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元典,有“群经之首”、“大道之原”的美称,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沾溉着后世万代。本文拟对其蕴藏的民族审美心理及其影响作初步探讨。 一、阴阳之美 “阴阳”观念产生较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