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重离子核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重离子核物理学相关记录575条 . 查询时间(2.355 秒)
采用束团在纵向相空间快速旋转的非绝热压缩方法研究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上获取高能ns量级短脉冲重离子束的可行性,利用K-V包络方程对能量为250 MeV/u、初始纵向束团长度为200 ns、初始动量分散为5×10-4的238U72+离子束团的非绝热压缩过程进行了束流动力学模拟,给出了在束团压缩过程中束流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CSR上可取得最短为16 ns长度的2...
详细论述了RFQ冷却聚束器相关的基本原理,简单介绍了国际上此方面的研究和我们的工作。
先用120keV的碳离子注入非晶二氧化硅a:SiO2薄膜,再用能量为1754MeV的Xe离子辐照。注碳量为5.0×10^16—8.6×10^17ion/cm^2,Xe离子辐照剂量为1.0×10^11和5.0×10^11ion/cm^2。辐照后的样品中形成的新结构用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Xe离子辐照引起了注碳a:SiO2中Si—C,C—C,Si—O—C键以及CO和CO2分子...
纳米通道技术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直接解读核酸分子编码信息的新方法,基本原理是借助膜片钳装置将不同核苷酸通过纳米通道的电信号直接翻译为相应的核苷酸信息。它较现有的方法简便、快捷和经济,并有可能推广应用到分子筛、单核苷酸多态分析以及对生物离子通道模拟上,其中以荷能重离子径迹刻蚀纳米通道最具应用潜力。详细介绍了荷能重离子径迹刻蚀纳米通道的制备、研究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上的应用前景。
简要介绍了快重离子在固体材料中强电子激发效应的基本特点、研究现状和在HIRFL上获得的部分实验结果,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载能离子穿过固体界面引起界面原子迁移使界面原子混合和物质成分变化,从而导致界面发生材料相变。简要介绍了载能离子辐照引起金属/绝缘体界面混合效应及相变现象的主要实验研究进展、低能离子和高能离子辐照引起金属/绝缘体界面现象差异,并对离子辐照引起界面混合及相变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对X射线、γ射线、电子、中子、质子和重离子等对生物体系的辐照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论。重离子辐照中特有的倒转深度剂量分布,即Bragg峰,成为放射治疗的理想工具。通过对重离子辐照生物组织物理过程的分析,提出了重离子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三步物理过程,即核相互作用导致的核碎裂、库仑相互作用的电子激发和生物分子在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下的弛豫,最终导致生物分子新结构的形成。由于物理过程是后期辐照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的...
600K温度下用110keV的He^+,Ne^+,Ar^+离子注入及320K温度下用230MeV的^208Pb^27+辐照Al2O3单晶样品,研究了离子注入和辐照对Al2O3单晶样品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影响。从测得的光致发光谱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样品在波长为375,413和450nm处出现了强的发光峰。且所有5×10^16ion/cm^2注入样品的发光峰均最强。经过高能Pb辐照后的样品,在390nm处...
简要介绍和评述了色味连锁物质的稳定态及其相变,指出高密强相互作用物质由于夸克配对出现了一些奇异相。重点介绍色味连锁(CFL)物质及其中的Goldstone-mode凝聚现象。在考虑奇异数对应化学势μs≠0的情况下,CFL物质中K^0和K^-0都可能发生凝聚。随着重子数密度的增高,强作用物质呈现出丰富相结构,在核物质相与CFL相之间可能存在其它相,但最简单的可能相变过程是直接从核物质相变为CFL物质...
采用重离子辐照模拟方法和正电子湮没寿命测量技术研究了钨辐射损伤随辐照剂量的变化。20,60和90dpa(每个原子的位移次数)辐照损伤水平的实验结果表明,辐照在钨中产生单空位、双空位、位错和空位团等缺陷;随辐照剂量的增大,单空位、双空位和位错浓度增加,空位团的尺度和浓度都随之增大。
讨论了通过重核碰撞形成的复合体系破裂产生超重核的问题。评述了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即早期发展的在碎化理论框架下的量子涨落理论和本课题组尝试发展的微观输运理论模型。概括阐述了微观输运理论研究^197Au+^197Au,^238U+^238U和^244Pu+^244Pu等反应的主要结果,即反应中产生的超重碎块的几率与入射能的关系,复合体系和超重碎块的衰变机制以及所形成的超重碎块的结合能和形状的分布。
简单介绍了兰州-北京-吉森合作组对合成超重核的重离子反应进行的初步研究。研究的重点是熔合阶段的反应机制。在原有双核模型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把耗散相对运动过程与核子转移过程耦合起来,从更微观的角度来描写双核系统向全熔合复合核的演化。在双核过程中的每一步求解主方程,不对驱动势做谐振子近似。同时,还探讨了原子核形变与相对取向对驱动势的影响,存活几率与复合核蒸发中子的奇偶效应,以及入射道中原子核非弹性激...
40Ar+238U 实验介绍     衰变链  靶室  可行性分析       2009/11/26
主要介绍了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270 MeV的40Ar离子束轰击238U靶,通过熔合蒸发反应进行试合成Z=110附近的新同位素的实验情况。分析了目前关于超重核研究的现状并描述了这次实验的目的、 可行性分析、 实验装置以及实验过程等。本次实验仍然用氦喷嘴技术对产物进行传输, 并用一套具有数对探测器组的转轮收集探测系统对产物进行收集和测量。
利用二参量Smoluchowski方程计算了54Fe+204Pb,56Fe+206Pb,58Fe+208Pb冷熔合和32,34,36S+238U热熔合的复合核形成截面和蒸发残余截面, 结果清楚地显示出超重核合成截面随同位素的变化。 由于较低的入射道库仑位垒、 较低的不对称裂变谷中的条件鞍点和较小的中子分离能, 一般地说, 丰中子同位素的超重核形成截面明显增强。
介绍并讨论了研究超重核合成的主要理论模型以及近年来在研究重核熔合机制和超重核合成理论模型方面的进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