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物理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物理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3410条 . 查询时间(1.238 秒)
吕文彩,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山东大学。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本课题组主要从事材料设计模拟和算法研究。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为低维微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目前在Nat. Commun.、npj Flexible Electronics、Prog. Mater. Sci.、Prog. Polym. Sci.、Nanoscal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H因子20,第一位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并获授权4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1996-1999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主要利用热壁外延制作PbTe/Si异质结; 1999-2003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制备纳米结构新材料;2003-2006长春光机所,激发态实验室,作博士后,进行Gd2O3:Eu纳米棒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2008-2009维也纳科技大学,物理系USTEM组,做博士后(Research Assistant)。应...
教育经历:1996年09月 至 2000年07月,在吉林大学 物理系 学习,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09月 至2003年07月, 在吉林大学 物理学院 学习,获得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2003年09月 至2006年08月,在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郑以松教授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2006年09月 至 2009年06月,在吉林大学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10月 至 2008年...
伽玛射线暴是发生在宇宙学上、短时标内释放巨大能量的一种爆发现象。当一个致密、大质量的天体物体位于观测者和爆发源之间时,由于天体物体强大的引力作用,会使得伽玛暴发射的光子在经过大质量天体物体时其运动轨迹发生弯曲,我们称之为引力透镜效应。在观测者方向来看,引力透镜会放大并产生两幅不同的源图像,但透镜过程不会改变光子能量,因此所有源图像应该具有相似的光变轮廓和相同的光谱。我们发现GRB 200716C的...
快速射电暴是发生在宇宙空间中的毫秒射电爆发现象,他们的物理起源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快速射电暴分为重复暴和非重复暴两类。论文提出了产生重复快速射电暴的新机制,即在包含一颗致密星(黑洞或者中子星)和一颗恒星的双星系统中,致密星吸积伴星物质产生相对论性的磁化喷流,喷流与伴星的星风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磁化激波,磁化激波的波阵面中的电子群绕磁场运动发生同步脉泽辐射。这个过程产生的同步脉泽辐射频率正好在GHz附近,...
伽玛射线暴GRB 101225A多波段光变曲线非常奇特,其起源一直存在争议。研究小组提出该暴由一个大质量、具有显著进动的磁星所驱动,由于偏离伽玛暴喷流轴线而没有探测到伽玛暴本身,观测到的软伽玛射线和X射线来自磁星的磁偶极辐射。他们发现该暴后4900秒到7500秒的X射线耀光变存在准周期(QPO)信号。通过考虑磁星的进动,假设磁星自旋变慢主要由引力波辐射占主导,其整个伽玛射线/ X射线光变和QPO特...
薄壁结构因低质量、高强度等结构特点,广泛运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旋转机械中。旋转机械运行过程中受到转子不平衡量和气动力等引起的激励作用,当激励频率与薄壁转子固有频率相同时,薄壁转子发生共振。为保障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安全,提高可靠性,旋转薄壁壳体工作范围内必须避免共振。大量研究发现,转动引起的离心力,以及壳体变形速度矢量与转动速度矢量存在夹角引起的科氏力,使得薄壁转子具有独特的转子动力学特性。...
在镉基核壳结构量子点研究领域,量子点核壳结构的判定及其界面位置的精准确定一直是个难题。本研究工作结合高分辨像、高角环形暗场像和X射线能量的元素面扫描,对CdSe@CdS量子点的核壳结构进行了表征,识别了具有不同CdS壳层厚度的CdSe@CdS量子点的界面。通过测量单个量子点不同区域晶面间距的变化,在原子尺度上确定了CdSe@Cd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界面位置,实现量子点界面的精准判别。该研究为具有相同...
近期,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方国家教授课题组,与肖旭东教授课题组和嘉兴学院尹新星博士课题组合作,在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钙钛矿/铜铟镓硒四端叠层电池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最近几年钙钛矿单结及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经发展到和单晶硅电池相当甚至更好的水平。而高效的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需要利用高效的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顶电池,但是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常常遭受大的VOC损失和相分离。这主要是由...
近期,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高祥虎副研究员、刘刚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通过组分调控、构型熵优化和结构设计,成功制备了系列高熵合金基高温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单细胞分析研究组(1820组)陆瑶研究员团队在高通量单细胞外囊泡分泌分析技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利用台式扫描仪实现了高通量单细胞外囊泡分泌分析。
在微观生命的地外起源假说中,星际有机分子的化学演化被认为对生命的起源至关重要。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王昭教授小组与化院谢鹏博士合作,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模拟气相反应,寻找在太空环境下形成三种主要碱基嘧啶(RNA和DNA遗传密码的基本单位)的合成路线。计算找到多条可行的反应路线,其中一部分反应可在热分子核或原行星盘的内部由200K以上的热能驱动,不需要普遍认为必要的光催化。这个结果扩大了星际...
2020年10月16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压水堆环形燃料组件研制”项目临界热流密度(CHF)试验正式启动并成功获得首批数据,标志着环形燃料组件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为后续系统开展试验以及评价、开发适用于环形燃料的临界热流密度关系式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试验采用5×5环形燃料全长小组件,在国内外均属首次开展。
近日,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团队参加的CMS端盖量能器升级项目,完成了CMS高粒度量能器(HGCal)硅模块样机的试制(图1)。同时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对该硅模块完成了初步的电子学测试后,该硅模块已经发往欧洲核子中心用于束流测试,模块制作关键步骤视频已经分享到合作组。这标志着高能所初步掌握了HGCal硅模块的制作工艺,具备了生产HGCal硅模块的能力,为后期量产打下了基础。该模块是C...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