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古人类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古人类学相关记录541条 . 查询时间(4.191 秒)
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距今7500年至1700年的55个中国北方古代人全基因组数据,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找到了基因方面的重要证据。该成果由吉林大学崔银秋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厦门大学、辽宁省文物与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与考古研究所、漯河市文物与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焦作市文物与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扎赉诺尔博物馆、德...
日前,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银秋教授科研团队在古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并于6月1日在科技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ncient genomes from northern China suggest links between subsistence changes and human migration》的研究成果(Nat Commun,11, 2700 ,2020),该研究是首次对中国北方...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不仅是个哲学问题,也是个科学问题。近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华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我国科学家利用古DNA技术开启了一趟寻根之旅,历经8年艰辛探索,逐步揭开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的历史面纱。
2020年5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一项关于华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主导,利用古DNA技术开启了一趟寻根之旅,历经8年艰辛探索,逐步揭开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的“神秘面纱”。
2020年5月15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完成、多家单位参加的研究论文Ancient DNA indicates human population shifts and admixture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从遗传学角度揭开了有关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迁移与混合这一重大学术问题上的若干谜...
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怎样形成?又是如何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传播?这项备受关注的东亚南北方人群寻根、华夏族群探源的议题,已被中国科研团队历时8年持续探索、通过创新古DNA技术揭开神秘面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古DNA实验室主任付巧妹研究员团队联合多单位完成的最新研究发现,中国、东亚主体人群连续演化是主旋律,中国南北方古人群早在9500年前已经分化,新石器时代古北方人群在...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通过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逐步揭开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历史的面纱! 2020年5月15日,美国《科学》(Science)期刊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正式在线发表付巧妹团队独立完成多家单位参加的研究论文《Ancient DNA indicates human population shifts and admixture ...
2020年5月7日,爱思唯尔(Elsevier)公布了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古脊椎所高星研究员、倪喜军研究员入选榜单。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基于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与引用数据库——爱思唯尔旗下的Scopus数据库进行排名,该数据库收录了来自全球5000多家出版商出版的超过24000种期刊和980万篇学术会议论文。入选爱思唯...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发布消息称,该院已经完成对位于成都市金堂县赵镇中兴村的崖墓群的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东汉晚期至六朝时期崖墓219座,伴随出土的600余件随葬品文物中,有不少做工精美、历史悠久的玻璃器物。为何如此多的崖墓会“神秘”而集中出现在该区域?出土文物中一些“长相”华丽的玻璃器物又是来自哪里?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专家。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雀斑、红发,甚至嗜睡症来自家族树中的尼安德特人,那可就错了。的确,每个人在基因组中携带了尼安德特人的痕迹,但据《科学》报道,一项对数万名冰岛人的研究发现,尼安德特人的“遗产”对他们的身体特征或患病风险几乎无影响。大约10年前,古遗传学家意识到,大多数欧洲人和亚洲人有1%至2%的基因来自尼安德特人。美拉尼西亚人和澳大利亚原住民有另外3%至6%的DNA来自丹尼索瓦人,后者是20万到5万...
日常生活里,牙疼实在是件“要命”的小事。可你知道嘛,不只是现代人,10万年前的古人同样也会为龋病所苦。不要小瞧这一颗颗曾深埋地下、穿越千年的龋齿,在考古学家眼里,它们可都是能见微知著的宝贝。近日,一篇以古人龋病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内蒙古中南部先秦两汉时期人群龋病与生业模式初探》刊发在《农业考古》上。
近日,国际权威杂志《细胞》的子刊上发表了关于悬棺葬人群的古DNA的研究成果——《华南和泰国北部悬棺葬习俗的母系遗传视角研究》,标志着云南昭通“僰(bó)人”悬棺葬人群族属的古DNA研究获得重要突破。研究表明,昭通悬棺葬人群属古代百越族群的后裔侗傣语系民族的先民。
科技日报北京2020年4月12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科学报告》杂志9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一个美国研究团队称他们发现了迄今已知最古老的纤维技术——使用天然纤维制纱——的直接证据。这一最新发现表明,纤维技术的历史远比人们之前认为的还悠久,且古老纤维的“制作者”显然已掌握了树木的生长规律和数学计算能力。纤维可织成细线、线头和麻绳等等,在人类历史中,纤维技术出现后就可以制造其他物料,与其他物料共同组成...
悬棺葬是将殓尸棺木高置于临江面海、依山傍水的悬崖峭壁上崖壁、洞穴、裂隙的一种葬俗。悬棺葬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在东南亚乃至太平洋群岛亦有较多的分布。随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这类遗迹越来越少。作为一种比较奇特而古老的考古文化遗存和丧葬习俗,悬棺葬文化一直受到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年代最早的悬棺葬遗址位于我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距今 3,600年,相当于我国的商周时期。福建武夷山地区被认为是悬...
从牙齿看人脸演化(图)     牙齿  人脸演化       2020/4/3
根据一项关于先驱人的牙釉质分析,先驱人(一种早期古人类)与智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最后的共同祖先关系紧密。将先驱人置于古人类的演化图谱中,暗示该物种类似现代人类的面部特征,具有来自人属祖先的深层根源。相关发现4月1日发表于《自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