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昆虫学 >>> 昆虫生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昆虫生理学相关记录215条 . 查询时间(1.029 秒)
近期,生命学院卢慧甍副教授课题组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全国第十三届化学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并以“嗅觉受体的结构功能演化分析——探索生物信息技术在化学生态学中的应用”为题作大会特邀报告。该课题组还参加了在保定举办的国际昆虫学大会(ICIS2023)暨第8届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国际研讨会,并以“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atabase for struct...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节肢动物行为与生态研究组科研项目。
近日,生命学院卢慧甍副教授课题组参加了陕西省昆虫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本次会议由陕西省昆虫学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会议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思想与学术交流的机会,是推动昆虫学研究与应用的重要平台。本次会议邀请到高校、企业及研究所等不同单位的科研人员参会并分享了40余项学术报告。
人类活动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难题,引发严重生态与健康危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屡次爆发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如"富山骨痛病"(镉污染)、"水俣病事件"(汞污染)等,给人类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突出问题。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累积性、潜伏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危害大且治理成本高昂。污染物在土壤和水源中富集,并通过进食及饮水等途径进入人体。过量摄入的重金属在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等重...
近日, 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卢慧甍副教授课题组研发首款昆虫嗅觉受体结构与功能预测的数据库(iORbase),相关研究成果以“iORbase: a database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insect olfactory receptors”为题发表在Insect Science期刊,该期刊是中科院1区TOP期刊,...
The flight of insects may look effortless but, as with any animal, their movements would be wildly uneven without an intricate system of neural signaling and muscle response to stabilize and steer the...
昆虫起源于约4.8亿年前,是地球上最繁盛的动物类群,已被描述的种类超过100万,占所有动物种类的50%以上。这个古老的动物类群在发育、行为、社会性、生态等方面展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动物类群。
2022年7月18日,浙江大学农学院联合范德堡大学在Cell期刊在线发表题为“HGT is widespread in insects and contributes to male courtship in lepidoptera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性地解析了昆虫纲水平转移基因的分布、命运,以及功能,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昆虫生物多样性的产生模式。
对发声动物而言,同种鸣声的声学特征与听觉系统的处理偏好存在协同进化;同时,鸣声信号的种间/种内变异程度与声音的发送者/接收者的生理学约束密切相关。 然而,对于大脑是如何感知鸣声变异、以及大脑能否通过听觉感知表征不同鸣叫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知之甚少。 本研究旨在结合声学、系统发育学和神经电生理学等相关方法,探讨鸣声变异、系统发育关系和大脑活动特征三者间的关联。
With their stretched bodies, immense wingspan and iridescent coloring, dragonflies are a unique sight. But their originality doesn’t end with their looks: As one of the oldest insect species on the pl...
彭威,博士,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昆虫性别决定分子机制、昆虫雌雄异型调控机理和害虫不育防治技术研究。主持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署国际合作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长沙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担任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nsect 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17篇。荣获湖南师范大学生...
2022年5月3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郑浩课题组(zhenghaolab.com)在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微生物组》(Microbiome)发表文章“Geographical resistome profiling in the honeybee microbiome reveals resistance gene transfer conferred by mobilizable ...
杜军利,博士, 副教授,中国草学会会员, 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近十项,主讲《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保护技术》等课程。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主持省级教研项目1项,在《Frontiers in Physiology》、《Journal of Asia-Pacic Entomology》、《昆虫学报》、《生物工程学报》、...
金环胡蜂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胡蜂,其毒性和攻击性极强,对人有致命的危险,我国几乎每年都有人被金环胡蜂蛰伤、蜇死的报道。此外,金环胡蜂是肉食性昆虫,以多种昆虫及小型动物为食,尤其喜欢捕食蜜蜂等重要的授粉昆虫,直接影响到蜜蜂养殖和蜜蜂授粉相关产业的发展,间接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构成威胁。
赵慧婷,女,1980年生,山西长治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蜜蜂嗅觉识别机制等方面。在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主讲课程为《生物统计》、《药用真菌学》。目前主持国家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参与完成国家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10余篇;参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2015年获山西农业大学首批“晋农新秀”荣誉称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